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朝皇帝往事 > 第71章 洪武五年十二月

第71章 洪武五年十二月(第1/4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从霸主尼多王开始傲视群雄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三国如烟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戏说嬴政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铁道:此生只为知更鸟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崩铁:是藏剑不是魔阴身情牵盛世恋歌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

角色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一心想要建立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对国家的治理有着长远的规划和坚定的决心。

李善长:明朝丞相,辅佐朱元璋多年,熟悉政务流程,在朝廷中威望颇高,参与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刘伯温:朱元璋的重要谋士,足智多谋,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对国家事务有着深刻的见解,常能从宏观角度为朱元璋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周德兴:征南副将军,江夏侯,此次班师回朝接受论功行赏。

曾鲁:礼部侍郎,学识渊博,与朱元璋讨论古帝王之治,后不幸去世。

陶凯:礼部尚书,建议编类记录时政的书籍。

彭恭:兵部主事,与泸州守御指挥彭万里收集四川明氏旧校卒为军。

耿炳文:秦府左相兼陕西行省右丞,被任命署行都督府事。

李信:两浙都转运盐使,先被任命为广东行省参政,后改任吏部尚书。

邓愈:卫国公,此次因军事行动接受赏赐,后又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征讨吐蕃。

杨璟:营阳侯,参与军事行动接受赏赐。

黄彬:宜春侯,参与军事行动接受赏赐。

萧安礼:贵州八番宣慰司同知,来朝贡方物。

宋濂:礼部主事,复任太子赞善大夫。

徐达:魏国公,奉命督山西、河南造独辕车。

李文忠:曹国公,奉命督北平、山东造独辕车。

第一幕:早朝定考课

场景:奉天殿,庄严肃穆,雕梁画栋,金砖铺地。龙椅之上,朱元璋正襟危坐,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群臣。

旁白:洪武五年十二月,甲戌朔日,新年的气息还未完全消散,奉天殿内却已弥漫着一股严肃的气氛。早朝开始,朱元璋率先抛出了关乎国家根基的议题。

朱元璋(声音洪亮,打破了朝堂的寂静):“众爱卿,朕今日要说的是,农桑乃我大明百姓衣食之本,学校则为理道之原。中书省需定下规矩,今后有司考课,必须把农桑、学校的成绩记录在案,若有违者,定要降罚。那些不顺应天时、浪费地利的百姓,还有不认真教导的老师、懒惰的学生,都要依法论处。”

李善长(率先出列,恭敬地拱手说道):“陛下圣明,农桑关乎民生,学校培育人才,将其纳入考课,必能督促官员重视,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人才辈出。”

刘伯温(微微点头,补充道):“陛下此举,实乃深谋远虑。农桑兴,则仓廪实;学校盛,则教化行。只是在执行过程中,需防止官员弄虚作假,要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和监督机制。”

朱元璋(微微颔首):“刘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就由中书省牵头,会同礼部、户部等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详细的考课细则,务必落到实处。”

第二幕:班师庆功赏

场景:奉天殿内,气氛热烈起来。

周德兴(大步走上前,跪地行礼):“陛下,臣征南副将军江夏侯周德兴班师还京!”

朱元璋(面露喜色):“周爱卿,此次南征,你等劳苦功高!传朕旨意,论功行赏!卫国公邓愈、营阳侯杨璟、宜春侯黄彬及众军士,皆按功行赏!”

邓愈、杨璟、黄彬等将领上前谢恩

邓愈:“谢陛下赏赐,臣等定当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周德兴:“陛下,此次征讨南方,虽获胜利,但南方地势复杂,少数民族众多,治理起来仍需谨慎。”

朱元璋(点头说道):“周爱卿,南方治理之事,你可与当地官员共同商议。要尊重当地习俗,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

李善长:“陛下,此次论功行赏,可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保我大明疆土。但在赏赐之后,也需加强军队的训练和管理,以备日后之需。”

朱元璋(赞同地说道):“李丞相所言甚是。兵部要做好统筹,加强军队建设,提升我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第三幕:君臣论治道

场景:奉天殿内,气氛转为平和。

朱元璋(看向礼部侍郎曾鲁):“曾爱卿,朕近日常思古帝王之治,你学识渊博,且说说尧舜之治的关键何在?”

曾鲁(恭敬地回答道):“陛下,依臣之见,尧舜之治,关键在于允执厥中。人君若无尧舜之心,便难以有尧舜之治。《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目录
穿越会使人变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