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切会好(第1/3 页)
“武都南部虽然名义上属于武都,但事实上就在氐人和羌人的控制之下。某觉得把这块地方从他们手里夺回来。”刘平说的很是随意:“将羌人和氐人打散,安插在汉人之间。”
“南部这么庞大的地方,某打算再增设几个县城,不知道虞家主有没有兴趣?”
虞应有些惊讶的看着刘平。
他万万没想到刘平竟然敢这么大胆。光是想要收服氐人和羌人就已经很疯狂了,他竟然还打算增设县城。
这玩意没有朝廷首肯和支持,刘平凭什么?
看着刘平年轻的模样,虞应心里想着还是年轻人,虽然有心气儿,但是想法太过天马行空了,这事儿还是不沾的好。
想到这里,虞应道:“功曹倒是好谋算。不过这等事情可不是我虞家能够掺和的。”
刘平猜到他会拒绝,不过并不在意。今儿个就是留个引子,等到时候他真的着手开始做了,不愁虞应不上钩。
“呵呵。”刘平轻笑一声。
“那酌君酒的事儿?”
刘平道:“虞家主不用着急,这酌君酒的份子,某给你留着。但不是现在,还望虞家主见谅则个。”
“无妨,功曹有心了。”虞应也不在意,今儿个过来主要是就是探探口风,也没有想过一次就能谈成的。
得亏刘平想要了解武都的世家情况从而把他喊了过来,不然的话虞应现在还没有想到见刘平的理由呢。
在这一块,虞应倒是很痛快,把他知道的情况,都说了出来。
武都真正的郡望家族就一家,便是虞家。毕竟是虞诩老将军留下来的一支,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都很有能量。
如今虞家家主便是虞应,大本营就在下辨县。除了粮食田产之外,虞家主要做的是皮毛、牲畜的生意。
除了虞家之外,武都还有两家可称豪门。
一者阎家,一者沮县王家。
但是这两家跟虞家比就差的多远了,是这几十年才开始富起来的。阎家唯一拿的出手的人物,就是阎特了。至于王家,他们一直窝在沮县,家中也没有弟子出来做官。
阎家主要做的生意是药材,下辨县最好的医馆、药铺都是阎家的。刘平曾经见过的那位梅友梅朗中,就是阎特家医馆的坐堂大夫。
至于王家,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他们更靠近关中,什么生意都做。但是主要还是低买高卖,做中间商赚差价。
了解的差不多之后,两人又闲聊了几句,虞应便起身告辞了。
等他离开之后,刘平坐在原地好生思量了一会儿,才回到班房,重新投入到工作当中。
......
日光飞逝,日月荏苒。
五月中旬,刘平正跟李木匠和张也测试第三版的曲辕犁的时候,武都接到了新的消息。消息是从洛阳来的,递消息的人是卢植。
皇甫嵩和董卓两个人,一直拿不下来边章军,引得刘宏大为不满。卢植寄信的时候,刘宏已经开始物色新的人选了。
朱儁、卢植都有可能。
不过考虑到两人跟皇甫嵩一样都是镇压黄巾的将领,朝廷很可能会另外再选一个人。卢植意思是推荐张温。
不过朝廷现在还在扯皮,估计等定下来,再到换帅,再到相互适应,得等到八月份了。如今汉军和边章军就是在对峙。
刘平看完后,只觉得刘宏像个弱智一样。边章军数万骑兵,攻城乏力,皇甫嵩和董卓两个人选择跟他们打消耗战是对的。
因为边章的反叛军,粮草辎重肯定不可能像朝廷大军那样可以撑到秋收。
等到了七八月份的时候,边章军兵粮告急,到时候这些人也就不攻而散了。不过想到皇帝是刘宏,刘平又没什么脾气了。
这位大汉天子,早年间也是意气风发之辈,想要一扫先帝时的颓废奢靡之风。可惜了,如今跟桓帝没什么区别,甚至比桓帝还要过分。
刘备的评定室。
只有刘备跟刘平两个人。
“德安你怎么看?”刘备拿着卢植的书信问道。
刘平道:“兄长莫不是想要北上去帮忙?”
“某确有此意。”刘备点点头:“虽然我军只有五千人,但是可以作为奇兵,说不定会起到效果。”
“不用。”刘平赶紧打消了刘备这个奇怪的念头,道:“朝廷的问题不是打一场胜仗就能解决的。就算现在把他们打退了,之后呢?他们退到凉州又该如何?凉州可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