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2001年底,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杨斌曾经说,他在国内还保留了六七个花卉基地,但是具体在何处,杨斌语焉不详。
而根据已披露的资料,欧亚农业()的上市招股书介绍,其主要业务与利润主要来自遍布辽宁、河北、吉林、山东等地的“7大基地”。
根据杨斌2001年10月提供给记者的他的名片(如图)及其他外界的报道,这“7大基地”指的应该是下述基地:山东寿光、河北固安、吉林长春、辽宁大连、辽宁沈阳、辽宁锦州以及四川广汉。
这样分析,杨斌既然已经将旗下的花卉公司“悉数卖出”,为何还存在这么多的“基地”?当然,在后来有媒体到实地调查之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是秘密——这些公司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或者只是空壳公司。
在调查欧亚农业()真实的资产构成上,《财经》杂志的做法值得致敬。从报道上看,他们的记者至少到达了长春、大连、固安、寿光4地。(这篇调查扎实的报道现在还很容易找到,用网络搜索即可,题目是《欧亚农业真相》。)
而欧亚农业()上市的程序并不复杂:将荷兰村的农业基地及国内的所谓“7大基地”的农业资产进行剥离重组;在百慕大注册成立“欧亚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上述资产;然后将资产拿到香港主板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荷兰村的“收购”。2001年1月日起,“欧亚农业(控股)”收购沈阳欧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花卉业务的全部资产及负债,作价账面净值亿元人民币。而沈阳欧亚农业,则系杨斌的全资子公司,属于外商独资企业,注册时间是2000年7月7日,实际是后来的欧亚农业()的实际经营实体。
这是典型的“自己买自己”的关联交易,因为在上市公司中,杨斌绝对控股(占75%),而上市公司买的是同一个“老板”的公司的资产。或许正是如此,此后欧亚农业()上市募集的资金才得以顺畅地转入杨斌另一家公司——沈阳欧亚实业有限公司。而沈阳欧亚实业,正是建设荷兰村的经营实体。
尽管如此,投资者在欧亚农业()招股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问题。有中国4大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在香港的投行机构工商东亚做上市的全球协调人、配售经办人兼保荐人,有同样是声名赫赫的CLSA新兴市场(副牵头经办人)、东亚银行、加拿大怡东融资等10大证券机构做副经办人,还聘请当时国际5大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做审计,欧亚农业()的上市阵容庞大,声势震人。
2001年7月19日,欧亚农业()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因为是首个内地现代化花卉产业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又是来自荷兰的外资,“欧亚农业”备受投资者青睐,4亿新股以招股价的78倍被认购一空,公开发售价元港币,加上8月1日发售的6000万额外股份,欧亚农业()“圈钱”亿港币。
在这时,不得不重点介绍一下阎闯——
这位今年(2003年)35岁的欧亚农业()的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毕业于吉林财贸学院会计专业,在1998年投奔杨斌以前,曾经是沈阳市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有6年会计及核数经验,而杨斌是他当时的客户。
在阎闯的名片上,印着执业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特许证券会计师等多个专业头衔。阎闯无疑是欧亚集团最核心的成员之一,1998年投奔杨斌以后,他担任了欧亚农业财务总监、副总裁、董事会副主席,不仅成为杨斌的得力干将,还成为欧亚农业()香港上市的第一谋划者和操作者。
2002年10月4日,也就是杨斌被捕的当天,阎闯以“个人健康理由”提出辞职,至今“逃亡”美国。不过,在2003年6月11日杨斌受审的时候,他也被杨斌指控为伪造亿元人民币金融票证的“直接责任人”,杨斌还指控他有“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嫌疑。
值得称道的还有欧亚农业()的经营业绩。
2001年7月19日上市前后,在香港的《信报》、《香港经济日报》等经济类媒体上,到处可见这样的文字——
公司1997年12月才开始发展业务,在辽宁省沈阳市设立总部,最初在辽宁省大连市及吉林省长春市建立生产基地,栽培及销售兰花苗,其后在河北及山东亦建立基地,至今共设立7个生产基地,占地17公顷,以电脑化温室设备生产花卉。
欧亚公司的业务增长相当迅速。1998年4月开始销售活动,营业额190万元(人民币,下同),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