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对贫困区的误解(第1/2 页)
北宁城,天工工坊。
赵洛樱正在兴奋地把玩最新制式的连弩,道道利箭随着机括声,刹那爆射而出,一头扎入靶心,入木三分。
“王爷,这最新改进的连弩实在是巧夺天工,居然单手便可使用。”
赵洛樱如获珍宝似地看着手中的手持连弩,恨不得将其搂进怀里亲上几口。
秦轩刚才就已经仔细看过,这次的手持连弩的确有了质的突破。
之前弩箭,只是单纯地提升了射程和力量,但仍需双手使用。
但随着天工工坊工匠们夜以继日的研究和锻造,再加上秦轩的构思和理念推广,这些工匠们充分发挥了匠心精神,竟真的打造出了手持连弩。
要知道,在热武器没出现之前,手持连弩便是真正的冷兵器之王。
不过眼下的手持连弩,一次只能连射两支利箭,而秦轩想要的则是三到五支。
“王爷,新式弩箭射程已经突破三百米,且准心稳定,穿透力毫无减弱。”
“至于这手持连弩,正如王爷所说,的确还有改进空间,我会让匠师们在箭盒和机扩上再做研制。”
如今的高雄,已经贵为天工工坊的总负责人,不仅带着全家老小住进了天工工坊,而且他的几个儿子和孙子,也都学起了这行。
“目标不用定得太高,咱们一步步来,三支弩箭足以满足眼下士兵的要求了。”
秦轩笑着点点头,然后又问道:“玻璃工坊那里,何时能够量产?北宁学院即将竣工,到时所有窗户全部改用玻璃。”
“玻璃研制早就成熟,目前只是缺乏熟练工人,按照目前情况,北宁学院竣工一事肯定不会耽误。”
“至于日后量产,还需招纳更多手工匠人。”
高雄回答道。
“嗯,之前我教你的流水线生产方法,你大可以用起来,这样就能降低工人对技艺的要求。”
秦轩提醒道。
流水线生产法,最大的好处除了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便是能够降低每个工种的技艺标准。
北宁城如今不缺底层工匠,但你若要人人都是匠师,就算给上十年也不可能完成。
所以,唯有将流水线生产法推广开来,才能够扩大招工人数,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密。
毕竟流水线的核心,就是每种工人只负责某个环节的制作,工种之间并不懂彼此的技艺,这也就大大地杜绝了仿制的出现。
“走吧,洛樱,再随我去北荒区看看。”
秦轩起身离开,带着赵洛樱缓步前往北荒区。
这几日,北荒区已经完成春种,但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秦轩又抽空把另一种土肥法给复原了出来。
这种土肥法主要是为了增产,所以利用最多的还是有机肥,比如牲畜的粪便,特别是牛羊之类的。
“王爷,咱们是去试验田吗?”
赵洛樱此刻还沉浸在手持连弩的兴奋之中,脸蛋红扑扑的,煞是迷人。
“嗯,最近我听邱先生汇报,说是已经有不少海外商人前来我北宁城,所以我便让他下令留意一些海外农作物,若是能够找到,可彻底解决百姓的粮食问题。”
北荒区开垦荒田每日都在剧增,之前是五千亩,如今已经破万。
但良田虽然增加,可当下这个时代的诸多农作物产量因为基因问题,始终无法提高,所以秦轩就想到了搞试验田。
这试验田,第一步就是进行嫁接、杂交培育,比如水稻,而第二步则是引进海外农作物,比如土豆、番薯之类的。
事实上,根据秦轩的历史认知,早在明朝时期,土豆就已经出现在沿海一带城市。
只是当时没被重视,所以没有推广。
如今他身处大启这个特殊朝代,又有海外商人汇聚,想必不难发现。
两人一路闲聊,很快便来到了北荒区。
相比于最早时候的冷清,此时整个北荒区可谓是热闹非凡。
忙碌于田头的百姓,穿梭在一条条田埂之间。
背着水泥、木头的工匠,喊着号子声正在快速砌造筒子楼。
前边不远的地方,三四栋筒子楼已经成型,不少百姓已经陆续入住。
“王爷,您来了!”
“王爷好!”
“小的给王爷、王妃请安了!”
“王爷、王妃,这是咱自家做的烤饼,您快尝尝!”
“我这儿还有刚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