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买小猪,养家禽(三)(第1/2 页)
”哎呀,张峰啊,你这是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的小家伙?“村头的老王叔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张,仿佛被眼前的景象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此刻却充满了孩子般的惊喜,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张峰笑着拍了拍手上的尘土,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们从集市上买回来的,打算好好养起来,给家里添点生气。”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决心,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在向乡亲们展示他的信心和决心。
他的话音未落,人群里便响起了一片惊叹声,乡亲们的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个个惊愕不已,瞪大了双眼。
“这么多?你可真是大手笔啊!”旁边的一位大婶惊呼道,她伸手摸了摸一只母鸡的羽毛,眼中闪烁着羡慕的光芒。
“发财了?发财了是不是?”一个调皮的小子从人群中探出头来,调皮地问张峰。
他眨巴着机灵的大眼睛,嘴角上扬,露出了顽皮的笑容。
他的话引得众人一阵哄笑,但大家的眼神中都充满了对张峰一家的好奇。
有的瞪大了眼睛,有的张大了嘴巴,仿佛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惊得说不出话来。
1988年的9月,秋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拂过那个宁静而充满乡土气息的小村庄。
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金黄的稻谷闪烁着诱人的光芒,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农作物,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香甜。
在这个宁静的傍晚,村头的大槐树下,聚集了一群闲散的乡亲们。
他们或站或坐,手里拿着旱烟斗,不时地吞吐着烟雾,眼神中闪烁着对村里大小事务的好奇与八卦。
今天,他们的话题焦点,是村里生了5个孩子的年轻人——张峰。
就在一个月前,张峰分家以前,平日里沉默寡言,分家后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不,今天他又干了一件大事:一下子买了好多小猪、小鸡和小鸭,把自家的院子填得满满当当,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小农场。
这事儿可把乡亲们给惊着了。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农村虽然富裕一些的都养鸡养鸭,但像张峰这样多数量养殖的,还真不多见。
更何况,张峰家的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父母大哥把张峰小家庭赶走才短短1个月时间,张峰怎么突然之间就有能力买这么多家禽养殖呢?要知道,以前那可是连1个小鸡都养不起。
于是,村头的大槐树下,就成了乡亲们探秘张峰“发财之路”的最佳场所。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猜测起张峰的收入来源。
“嘿,你们说,张峰这孩子是不是在外面发了大财啊?不然哪来的钱买这么多小猪小鸡小鸭?”王大爷首先发话了,他一手夹着旱烟斗,一手比划着,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好奇。
“发财?不太可能吧!我前两天还看见他老婆带着孩子在田里忙活呢,跟咱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能发什么财?”李大婶反驳道,她一边织着毛衣,一边加入了讨论。
“话可不能这么说,李大婶。这年头,谁规定农民就不能发财了?说不定张峰这孩子脑子活,和刘征合伙真的找到了赚钱的门道呢!”赵四叔插话道,他眼神里闪烁着几分羡慕和嫉妒。
“对对对,我听说啊,张峰就是盯着台风去做的大米生意,说不定就是瞅准了这个商机,才决定大规模进货的。”张二婆附和道,她一脸认真地分析着。
“可是,就算有得赚,真的短短1个月时间就赚这么多了?还有,做生意也得有本钱去买这些大米啊!张峰家的情况,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住的房子都没有,哪来的这么多本钱呢?”王大爷再次提出了疑问。
这时,村里的“百事通”刘老汉开口了:“你们啊,就是爱瞎操心。张峰这孩子,我了解。他虽然平时话不多,但心里有数。据我所知,他和刘征合伙做大米生意,刘征出的本钱。那生意火爆得很,以后每个月都能赚钱呢!照我看,张峰真是个人才,我们村多少人想攀附上刘征这个老板,但人家搭理过谁了?偏偏张峰就说动了刘征去做大米生意!”
“哟,刘老汉,你这消息可靠吗?张峰真的在镇上赚大钱了?”乡亲们一听这话,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
刘老汉得意地笑了笑:“那当然,我这消息可是从刘征粮仓工作的亲戚那里听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