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鹰击校尉(第1/2 页)
喝了两口水,赵延年说明来意。
他今天来看张威,除了看看他的伤恢复得怎么样,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张威。
李椒接受了他的建议,要挑选精锐,组建突击骑兵。
张威擅使长矛,正是突击骑兵的合适人选。以他的武艺,至少是指挥百骑的屯长,如果表现好,一举成为曲军侯、部司马也不是不可能。
李椒邀张威来代郡,就允了他关都尉的品级,只是张威伤还没好,才没有到任。
现在转为突击骑兵,也不难。
他来找张威,就是希望张威早做准备,到时候考核的时候表现好一些。
张威的确也更喜欢这个新职务,信心满满。
赵延年告诉张威。
你这两天可以尝试着练矛,但是不要快,要慢。
不仅是因为伤还没好,不能过于劳累,还因为练得慢才能体验细微之处,技术才能有所提升。
练法和用法不同,是后世的传统武术中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在这个时代却还没几个人意识到。
赵延年以筷代矛,仔细讲解了他的矛法。
张威用矛多年,自然一听就懂,明白了赵延年的高明之处。
原来看起来没什么区别的刺击,其中竟有这么多诀窍。
如果没人指点,他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这些。
武艺和经义一样,真正的要诀都是家族内部传承,外人很难学到。
“贤弟,我真是……”张威感慨万千,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他清楚,有了赵延年的指点,他的矛法将再上一个台阶,从勇士迈入高手的境界。
李氏坐在一旁。她虽然不懂武艺,却知道赵延年传授给张威的矛法很珍贵,同样感激莫名。
如果不是赵延年,张威也许早就死在草原上了。
如今张威不仅升了官,而且和陇右李氏搭上了关系,前途一片光明。
“我只能领你进门,剩下的看你自己修行。不要求快,要求精,精细入微才是道。”赵延年嘿嘿一笑,示意张威不必太在意。
生死之交,理当如此。
——
赵延年在张威家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饭,便匆匆告辞了。
他还有很多事要做。
送走赵延年,张威回到堂上,沉吟不语。
李氏收拾好了餐具,也回到堂上,与张威面对面。“夫君,大丈夫处世,当知恩图报。”
张威叹了一口气。“我岂是知恩不报之人,只是我实在想不出来怎么报答他。他于我不仅有救命之恩,分财之义,如今又有传艺之德。我要怎么报答他?”
李氏想了想。“要不……”她转头看向内室。
张威愣了一下,随即摇摇头,苦笑道:“不是我不愿意,实在是女儿配不上他。”
“如果不是嫁给他为妻,而是做侍妾呢?”
张威一愣,随即说道:“这怎么行,我女儿……”他一时语塞,神情有些纠结,半晌才道:“就算我舍得,只怕他也不肯。你不知道,他对女色毫无兴趣。认识他这么久,也没见他多看哪个女子一眼。”
李氏也有些惊讶,但她相信张威的判断,便也没多说什么。
夫妻二人犯了愁,受人大恩,却无以为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张威突然灵机一动。“我记得他有个匈奴弟弟,好像和女儿差不多大,你看……”
“匈奴人?不太好吧。”
“你不懂,那孩子虽然是匈奴人,如今却到了长安,而且他随赵君学艺,将来必是勇士,前途不可限量。他的父亲仆朋眼下在建章营做司马,虽然比我们好一些,却也不算高攀。”
李氏心动了。
虽然她不太愿意将女儿嫁给匈奴人,可是这个匈奴人与众不同,也不是不可能考虑。
而且正因为他是匈奴人,能娶一个汉家女子,想来也会很感恩。
“我的女儿商量商量,听听她的心思。女儿大了,不是小孩了。”
“那你去说。”张威笑道:“能不能成,还要看赵君肯不肯呢。”
——
赵延年回到太守府,来到西院。
李陵正坐在堂上抄写《老子》,一笔一画,一丝不苟。
不得不说,家族的力量是强大的。陇右李氏虽然是将门,并不以学问传家,但基本功很扎实。李陵才七八岁,已经写得一手好字,《老子》五千言里绝大部分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