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喝酒聊故事(第2/3 页)
起院了,他老婆坚持要回来,说是在家里做点小生意开个小卖部,保养身体再活几年等孩子长大……“;
肖铔樯就说:”也是无奈,挺悲情的,这种情况还不少……“,;
老梁又说:“小资这样的老实人遇到肖总善良的领导是他的福气,早一点去省城治病的话也许会好一点,动手术的时候说是刚开始扩散”,说完将酒杯碰向肖铔樯的酒杯,三个人又干了一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肖铔樯就说:“我只是举手之劳不值一提,那是他们小孩子的福气,有亲妈妈抚养长大……“;
“那也要愿意替人家举手啊!“,老梁的话让肖铔樯心里感到自己积了一点阴德。
“这个话题有点严肃和伤感了,聊点别的吧”, 肖铔樯想转移话题;
老伍就说:“在企业里,尤其是在民企,底层大部分职工都老实本份,养家糊口任劳任怨,很多事情做了,但评先进拿多数奖金的却是主管或经理”;
“老伍啊,哪里都是一样,体制内又如何,我后来虽然也当了领导,不也是从老实人熬成阿香婆,熬起来又怎么样,还不是早早地退到二线,不适应也不愿意呗……”,老梁的话匣子打开了;
“我跟你们讲,氮肥厂改制是我第二个协调项目,第一个是插秧机厂改制和后来破产,那是什么动作,几个厂领导承包,要谁不要谁他们说了算,工人由以前的主人变成讨生活的人”,老梁边揺头边说;
肖铔樯就说:”那叫管理者承包,厉教授提出来的经济股份制改革方案“;
老伍也就说:“到底是好是坏,将来肯定要得到公正评价,400多号工人养家糊口都难,少数几个人却花天酒地过着天庭瑶池般的生活“;
肖铔樯插问:”记得插秧机厂还是全国为数不多名牌产品企业,能进这个厂里工作很自豪,我初中毕业的一个同学在顶他父亲班之前,就在这个厂里当学徒,蛮羡慕他,有好产品为什么会破产呢?“;
老梁又揺了揺头,无奈地说:”几个管理者只顾赚钱,产品没有技术革新,农机耕具厂雨后春笋,省内就涌现了4家农机具机械新厂,技术员去了外面打工,没两年就走进了死而不活的胡同“;
接着说:”这样以来更加一盘散沙,400多工人按工龄47块钱一个月买断,我当时是在j委当主任,有一个新波村的李老头是一名技术员,差1年就要办退休了的,厂子却没了,也是一次性买断“;
“李老头的儿子还是学徒工,没有工龄一分钱也没有拿到,精神恍惚,在回老家的路上被一辆运煤车撞了……”;
肖铔樯突然问老梁:”您说的这个李老头是不是新波村,有一个叫李作华的儿子在镇中学当英语老师?那个学徒的叫李四芽?“;
”是啊,你怎么知道?“;
肖铔樯一时心里很是悲痛,轻轻地说:”李四芽就是我刚才讲的那个初中同学,而且是很要好的同学“,肖铔樯想起曾经经常能吃到他带到学校的肉菜,肖铔樯就停止说话,以便憋住眼中的泪水……
老梁继续说:”我后来当了管工业的副市长,与企业打交道更多了,每一个存活的国企都要上新项目,以便寻找接替产业,gdp招商引资占去了一半以上的工作量,无序开厂上项目,计委变f改委……“;
接着又说:”没有优惠政策人家不愿意来呀,县级城市当时招商有多难,到别的城市参观学习,建开发区,只要产品有市场的项目,要土地给土地,出让金资金紧张就帮助借贷,同类企业数不胜数“;
“象农商行这样的地方性银行就是那个时候成立的吧“,肖铔樯插问;
”是的,小额贷公司的饭碗被农商银行抢走了一大部分,成立开发园区,财政不怎么来钱啊,通过改制收购土地,一进一出高价卖给开发商,旧城提质改造同样套路卖土地,05年起房地产红红火火起来“;
“李老板到底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卖掉煤矿做起了房地产生意,抓住机遇发达了,后来他还当上了省r大代表“;
”是的,我在《经济电视台》还看到过他从r大会场出来被记者现场采访过,他提的是支持发展油茶产业的建议“,肖铔樯接过老梁的话,说完手机响了;
是凡小平打来的:“老板后天会过来,要你把上次油茶博览园的商业计划书准备一下,与一个广西的投资商洽谈,最好印出两本《博览园商业计划书》,老板现在在广西,他要我转告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