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京城震动,平国公石亨(第1/2 页)
大胜也先的消息在历时十五天后终于传到了北京。
人们奔走相告,庆祝着大破也先,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就连紫禁城也充满着喜庆的味道。
酒楼中的说书先生口沫横飞:
“话说那也先穷途末路,竟是一头跪下,无半点枭雄之气,石侯居高临下...”
一个个版本在传着,越来越离谱。
“也先慌不择路,将随营的夫人献上给石侯,只求石侯能饶他一命....石侯见那娘子生的貌美,最后说了一句...我都要!”
老百姓也乐的吃瓜,说书先生们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关于也先的各种负面消息也是如长了翅膀一般传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
昔日令人闻风色变的草原●太师●绰罗斯●也先如今成了家家户户饭后的谈资。
“你们听说了没?也先在路上喊石侯爹了。”
“停吧,停吧,最新消息也先现在喊石侯太爷了都。”
此刻,朱祁钰在宫中看着西北一封封写来的奏疏,终于是缓了一口气。
他根本没有受过系统的皇室教育,对于打仗更多的是停留在去年北京保卫战,他仗着层层优势御驾亲征砍翻了几十人而已。
如今看着战报上面的数字,不由觉得石亨是不是给了假战报,不过这个东西又不能儿戏,肯定是真的。
“没想到也先居然这么不堪一击?十万人啊,一战就没了?”
一边的成敬老脸笑开了花。
“陛下,这是咱们大明国运强盛,石侯又有万夫不当之勇,这才能够一战定乾坤。”
不谈人品,石亨绝对是一员虎将,他在朝中的口碑也急转直上,其实哪怕他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在众多文臣眼里,石亨也只是靠着皇帝和于谦信任,给人一种我上我也行的感觉。
可不管是面对镇海关解围,还是西北保卫战,他都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将帅之才。
这要是在五代十国,臣子们对皇家思动,或许他会黄袍加身。
可大明已经延续了五代,根深蒂固,各种制度也已经被天下适应。
文臣们想要参他一本都做不到,反观他们文臣的代表于谦,此刻还在草原驻扎,成为了另一个没有关隘的“镇海关”,其中差别就可以一目了然。
其实于谦是故意的,他手握二十万大军,想要扫平草原简直是轻而易举。
可临行前朱祁钰跟他一番长谈,让他明白自己不必出头。
“于大人,文臣还是应该做好文臣的事情,朝堂需要的是平衡,朕有意改革军事,还望于大人为国为民,亦需助朕一番,此战朕不求胜,但求于大人无过。”
这番话对于谦来说无异于是提点,一个帝王和属下明牌了,作为臣子,只要脑袋不是浆糊,就能够听懂,更何况是于谦这样的人?
他听了,在草原说是抵御和出征,还不如说是带着士兵们习惯草原的生活,平日里除了斥候们不断探寻,于谦更为侧重的是练兵。
面对成敬的马屁,朱祁钰坦然接受:“说的好,咱大明国运强盛,成敬,你给朕拟旨,武平侯石亨劳苦功高,一战而定大明之国运,进爵平国公,赏千金....”
一番交代,不光石亨封了公爵之位,就连他的侄儿石彪也非常给面子的封了一个伯爵。
另外值得耀眼的是王骥被召入京城,要求随京军一同返回。
最后的便是大力抚恤,同时对在战役中失去劳动能力的士兵奖赏。
养终身是不可能养终身的。
在当时的年代,赡养终身并不会带来战斗力,而会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士兵以及将领从中取巧。
因此不能说皇帝心黑,而是当了皇帝,什么事情都要往最坏的地方去想。
你一道政令下去,面对的是全明朝两百多万军户和将士,面对的是五六千万人的家庭生计。
自然是要全面考虑。
成敬越写越心惊,陛下这是要大肆封赏武官啊。
“陛下,这样是不是有些不妥,臣恐朝中文臣有非议啊。”
“能有什么非议?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朕不是让石璞研究枪支和弹药吗?他要是成了,朕同样给他封爵,另外,那杂交水稻若是户部能够开发出来,朕不需要亩产翻倍,只需要多出五分之一,他金濂也封爵。”
成敬古怪的看着自己家的陛下,在他眼里,在明朝爵位基本等于世袭罔替,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