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十八(第3/6 页)
楮 (zh u) 不能包大,故也。
那些深通性宗、相宗、禅宗、教下的人,我确实非常喜爱他们,也很仰慕他们,但是不敢依从他们。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打水的短绳子不能从深井里提水,小纸片不能包大东西的缘故啊。
非曰一切人皆须效我所为。若与我同卑劣,又欲学大通家之行为。直欲妙悟自心,掀翻教海,吾恐大通家不能成,反为愚夫愚妇老实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怜悯。岂非弄巧翻成大拙,腾空反坠深渊乎哉。一言以蔽之,曰自审其机而已矣。
并不是说一切人都应该效仿我的所作所为。假如有和我一样卑劣的人,又想去学习大通家的行为,打算妙悟自心,掀翻教海,恐怕他大通家做不成,反倒会被那些老实念佛,往生西方的愚夫愚妇所怜悯。那不是弄巧翻成大拙,腾空反坠深渊吗?一句话概况:看看自己的根器如何吧!
吾人但安分守愚,一任举世之人尽作通家,俾佛法大明于世,众生尽得度脱而已。快何如之。师寿处祈亦以此言告之。弘一师拟僻居深山,可谓笃信真修之士矣。欣慰无量。
我们只要安于本分,守持愚行,任由全世界的人都去作大通家,使佛法大大阐明于世间,众生全都得到度脱而已。还有比这更痛快的事吗?师寿那里,祈望也将这些话告诉她。弘一法师打算居住到偏僻的深山,可说是诚信真修的人啊!非常欣慰!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汝所说颇有道理,慰甚。生死大事,须当预办。若待临行方修,恐被业力所夺。闭方便关,拒绝不急事缘,甚为有益。
你所说的颇有道理,很是欣慰。生死大事,必须应当预先备办。如果等到临终时方才修行,恐怕被业力所夺走。闭方便关,拒绝不急的事情缘务,很是有益。
罗台山之不往生堕福处,在于文字气习重耳。此习既重,则虽曰念佛,实念念在文字里做工夫。念佛工夫,只是支撑门面而已。此文人通病,非台山一人而已也。世智辨聪,佛谓为八难之一者,正为此也。
罗台山这个人没有往生,而堕落在有福报的地方,在于他的文字习气很重。这种习气既重,虽然也说在念佛,实际上念念在文字上做工夫。念佛工夫只是支撑门面而已。这是文人的通病,不是罗台山一个人这样。佛说世智辨聪为八难之一,就是这个缘故。
念佛欲得一心,必须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谓我真实修行之名。念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能如是,则妄念无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又须善于用心,勿致过为执着,或致身心不安,或致起诸魔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依此而行,决无歧误。
念佛想得到一心不乱,必须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要为了博得一个虚名,让世间人说我是真实修行的人。念佛时必须字字句句,佛号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是这样,百千万句,句句都是这样。能这样念,那么妄念就没有办法起来,心佛自可相契和。另外必须善于用心,不要导致过为执着,或者致使身心不安,或者致使着魔发狂等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依照这个方法而行持,决定不会走进歧途而耽误自己。
了凡四训,不知是钞安士书中者,或单有流通之本。(光)见一流通本,积善篇中,缺十条因果事迹。若欲排印,当以安士书后所载者校之。缺则补之,讹则改之。
《了凡四训》,不知道是钞录《安士全书》当中的,或者另外单独有流通的本子。我见到一个流通本,在积善篇当中,缺了十条因果事迹。如果想要排印,应当以《安士全书》后面所记载的加以校对。缺漏的加以补足,错误的加以改正。
序文凑千余字,意虽可取,文不舒畅。(光)本欲发挥四训未畅之旨,而意为词阻,究亦无所发明。但弁 (bi àn ) 之于首,亦可作互相参证之微益耳。
序文凑了一千多个字,意思虽然可取,文字不很舒畅 (大师非不擅文辞,更无不通之文,乃专重义理,不尚文辞,常自谦文辞粗砺) 。我本来想要发挥《了凡四训》中未能畅达的义旨,但思路被文词所阻碍,到底也没有什么阐发显明。只是这放在开头的序文,也可与正文互相参考印证而有一点利益罢了。
又现在见佛之志,可谓真切。然此事颇不容易。当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期一心不乱,为决定主宰。
又者,你现在就想见佛的志向,可说是很真切。然而这件事很不容易。应当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期望得到一心不乱,为决定的主宰誓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