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我把师部搬到杨村?(第1/2 页)
有些观念,不是去动员就能改变的。
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严重,主要表现在,男孩子是劳动力,女孩子无论识字还是不识字,总是要嫁人的。
她无法去改变这些人老旧的思想。
而且因为大了一点孩子能干活了,杨村的百姓也不愿意让能干活的孩子去学堂学习。
甚至有些人固执的认为,上学也要吃饭,不上学也要吃饭,还不如能干点啥干点啥。
来上学的十来个女孩,还只是因为家中的哥哥或者父亲当了民兵或新四军,还有一个是上次牺牲的战士的妹妹。
剩下的,在家喂鸡,喂猪,放牛……
分发了打印好的教材后,人的天性使然,她对学校第一个女孩子,也是牺牲战士的妹妹杨二妮关注颇多。
周红看了一整夜的医书,对照着字典,发现简体字学习起来很快。
她是经历过那个要把汉字废除的时代的。
汉字作为信息的载体,很难学,而打字机也是密密麻麻的常用字,甚至有教授说要用拉丁文取代汉字。
而这本字典,里面的英文字,似乎……
中午的时候,周红请教了陆瑶,陆瑶把拼音教给了她。
“阿依呐,真是一个天才的想法,和之前要用拉丁文取代汉字如出一辙,哦不,更加先进。”
于是在下午的时候,一些受伤的战士们也都来了,一个个大人如小学生一样努力地学习拼音,周红认为,趁着这个时候,推广一下拼音没有什么坏处。
而那些战士们绝大多数都不识字,从拼音学起,刚刚好。
看着战士们比那帮孩子还要认真,用小树枝在地上划着拼音,陆瑶决定晚上再加班加点,给战士们读民兵训练手册里面的内容。
没错,是读。
她也不会教,只能照本宣科的读。
正要吃晚饭的当口,徐刚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带着战士们进入教室,点上油灯和蜡烛,陆瑶提前用气雾杀虫剂杀一遍教室里面的蚊虫,又点了蚊香。
这些战士们一个个听得很认真,上课前敬礼,下课后敬礼。
放学后,已经晚上十点了。
徐刚留在最后,找陆瑶说道:“如果可以的话,我让几个有文化的过来,用一两天的时间,把训练手册里面的内容整理出来,然后晚上你就好好的休息。”
嗓子都哑了的陆瑶连连点头同意。
再这么喊下去,如果一顿没有一只小公鸡,肯定抚慰不了她那受伤的嗓子。
第二天一大早,来了六个风尘仆仆的战士,似乎赶了一夜的路,手中拿着本子,握着钢笔和连长徐刚站在门口。
陆瑶破天荒的没有睡懒觉。
正式开课了。
看到他们的本子有些破旧,每人发了一个笔记本,以及刷题小白笔,或许为了让他们明天准时到,别堵在门口,也或许别的什么原因,陆瑶给给每人还发了一块手表。
学校那边,没有停课,因为从县城那边找来了两个人。
看着有知识有文化的六个战士和徐刚以及连里的一个学生兵,她没有多废话,开始口述训练手册。
用了两天的时间,记录好后,六个战士怀着感激的心离开了。
徐刚也在努力地消化里面的知识,比如说三三制,比如说训练方式。
六个战士回到第四师后,立即把记录的笔记上交,赵师长正要翻看,一个战士接下背包,神色古怪的说道:“师长,这是独立连送过来的礼物。”
赵师长充耳不闻,因为才看了开头,他就入迷了。
等到囫囵吞枣的看完后,才看到包裹,打开一看,全是崭新的手表。
赵师长:……
学校内,陆瑶继续教拼音,只要学会了拼音,后面,孩子们甚至可以自学。
赵师长带了两个警卫员来到祠堂外,听着里面教孩子们拼音的声音,赵师长难以想象,这样的人,会甘愿教孩子读书。
坐在窗边,翻看着徐刚递过来的教材,纸张很白,市面上没有这样的纸,印的特别清晰,市面上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印刷机。
国外来的?
可倘若是国外来的,为什么货物会那么快就能送到杨村。
首先可以排除,这个人不会是敌人派来的。
敌人不可能派来一个能给他们提供战斗力的特务,就说那些洋灰,建造暗堡,防守根据地,加上防弹背心和防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