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往事(第1/2 页)
殿选当日的结果没有意外,无一人能进宫。
不管那些秀女和家族如何,皇帝在选秀那日没挑人进宫,他们的算盘也只能都被全部打乱。
牛不喝水,总不能强按头,还能逼一个皇帝选妃不成?
皇帝也不再像以前那般弱势,还需要百官的支持才能上位,人家就是九五之尊,用的理由也正当,未出孝期,就应当守孝。
大臣也只能直呼“皇上纯孝,其诚心感天动地也。”
已经没人记得先帝在世的最后那几年,父子闹的有多僵了。
汪淑芳在漱芳斋学规矩的时候就没人敢惹她,后来被皇后召见,就更没人招惹。
大部分秀女恐怕都把她当做是隐形的妃嫔,也都是以礼相待,不敢走近。
她又不是那般喜欢热闹交际的人,这种情况对她来说反而是更自在。
没事就多去长姐那边转转,这也是大哥交待过她的,让她多给长姐说说家里的一些趣事,为她解解乏。
这些天聊下来,只觉得嘴皮子都磨利索了,要是府里人见了,估计都认不出这是三小姐。
见了第一面之后,她对这个长姐也是真起了敬爱之心,总想着多和她亲近亲近。
娘在她进宫前还说过,要是能学到长姐的几分本事,都不用担心她以后该如何当家。
跑的越勤,那些秀女对她倒也越小心翼翼起来,相反的是,姐妹二人之间也熟悉了许多。
皇后也教导了她许多,掌管六宫的皇后,教一个小姑娘也是绰绰有余。
汪淑芳得知殿选结果,也丝毫不意外,她早就知晓。
倒是让不少秀女再次在心中称奇,汪家女的气度涵养真了不得。
这“汪家女”的称号还是当今皇后带出来的。
汪将军泥腿子出身,发妻虽然出于书香门第,但也不算是什么大户人家,只是家里出过几个读书人,偏偏这嫡长女养的极好。
虽年幼失母,但那气度和做派和正经大户人家教出来的没两样,处事反而更加老道,八九岁就管家。
一开始听说的时候,其实外界的反应都是这汪家没规矩,还让儿女当家,而且,这小辈管家可不好管。
但在当时,汪家长子汪长骁虽然定亲了,但还没将人娶门,这小姑子暂时管着,好像也说的过去。
没有嫡母正经教导过的贵女,如果是要聘来做当家主母,在世家通婚中其实不是那么受欢迎,毕竟,贤妻旺三代,这方面还是要慎之又慎。
听小妹说的多了以后,皇后也久违地想起了闺阁中的那些事。
大嫂的父亲和汪将军是老友,两人还是老乡,同样是泥腿子出身,也没怎么管过家,这汪家家大业大的,更是难管,一时间要上手,也不是件易事。
当时的大哥也还没在京城守着,出去打仗也是常有的事,常年奔波在外。
大嫂不愿在后面苦守,也常常跟着出去,到后面,二嫂,三嫂进门,也没一个能呆得住,都跟着丈夫在北边。
最多是有孕回来待产,侄子侄女出生之后,也是直接扔府里。
家里就更没人管,至于那些姨娘,还真没有一个能行的,汪家能乱成一锅粥,也有她们一份。
除了小时候掉的那次湖,长大之后,那些姨娘也没能再奈何的了她。
于是,这重担就又到了她身上,连那些出生早的侄子侄女都能说是她带大的。
这一背就背到了现在,在汪家管完,就又进毓庆宫,到现在的坤宁宫,这担子就再也没能放下。
有时听这个妹妹说起汪家的事,倒是有许多往事再次涌上心头。
先帝赐婚下来以后,大哥也不在外面奔波了,大嫂自然也跟着回来,说起来,大嫂当时的管家还是跟在她旁边学的。
她教的第一人。
大嫂不仅能上马杀敌,这管家也是井井有条的,这家眼看着就是大哥在管,再闹也闹不出什么。
那些姨娘也不敢在大嫂面前嚣张,大嫂做事可直接多了,都是按照军法来,接手的还算是顺利。
回到眼前,殿选完,汪淑芳就要出宫了,这些日子也培养些感情,也给她准备不少东西让她带回去,还有家里其他人的,带回去一并分了。
皇上是打一棒子,再给一颗枣。
选秀后没多久,就说皇长子到了该选伴读的年龄,让各家适龄的都报上来,当了伴读,不管怎么样,都能有份稳稳的前程,就算出头都比人家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