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1(第1/2 页)
陈登向刘备献计说:
“曹操最害怕的人是袁绍。”
“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地,手握百万精兵,麾下文臣武将众多。”
“为何不写一封信,派人送到袁绍处,请求援助呢?”
刘备回答道:
“袁绍从未与我交好,近来我又刚打败了他的弟弟,他怎么可能来帮我呢?”
陈登说道:
“这里有一个人与袁绍家族世代交情深厚,如果能得到他的一封书信转交袁绍,袁绍一定会相助。”
刘备问:
“是谁?”
陈登答道:
“就是您平时十分敬重的人,怎么会忘了呢?”
刘备恍然大悟,说:
“莫非是郑康成先生?”
陈登笑着说:
“正是他。”
原来郑康成名叫郑玄,是一个博学多才之人,曾经师从马融学习。
马融讲学时,常在绛色的帷帐下授课,前面聚集学生,后面有歌伎助兴,侍女环绕在两旁。
郑玄听讲三年,目不旁视,马融对此十分赞赏。
等郑玄学成归乡时,马融感叹道:
“能够真正掌握我学问精髓的人,只有郑玄一个。”
郑玄家中的侍女也都熟读《毛诗》。
一次,一名侍女因触犯郑玄,被他命令跪在台阶前,另一侍女打趣地用《诗经》中的句子说:
“‘胡为乎泥中?’(你为什么沦落在泥中?)”
那侍女立刻应答道:
“‘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我刚刚想去诉说,却遇到他的怒火。)”
家中风雅趣事由此可见。
在汉桓帝时期,郑玄官至尚书,后来因为十常侍之乱辞官归隐,住在徐州。
刘备在涿郡时曾经师从郑玄,等到刘备担任徐州牧后,经常到郑玄的住所请教,对他十分敬重。
当时刘备想起郑玄,欣喜万分,便与陈登一起亲自前往郑玄家中,请求他写一封信。
郑玄慷慨答应,写好信后交给刘备。
刘备立即派孙乾连夜将信送到袁绍处。
袁绍看完信后,心中权衡道:
“刘备攻灭了我弟弟,本不应援助,但郑尚书托付重任,我不得不施以援手。”
于是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出兵讨伐曹操之事。
谋士田丰说道:
“连年征战,百姓疲惫,粮仓空虚,不能再举大军。”
“应先派人向天子献捷,若无法上通朝廷,再上表称曹操阻断我向天子请命的道路。”
“接着,驻军黎阳,加强河内的船只和军备,分兵驻守边境。”
“三年之内,定可成就大业。”
谋士审配反驳道:
“不对。”
“以明公的英明武略,凭借河北的强盛军力,出兵讨伐曹操如探囊取物,何必拖延时日?”
谋士沮授说道:
“取胜之道,不在于军力强盛。”
“曹操治军严明,士卒精锐,与公孙瓒那种坐以待毙的人截然不同。”
“现在放弃向朝廷请功的好策略,却贸然出兵无名,恐非明公之最佳选择。”
谋士郭图提出不同意见:
“不然。”
“出兵讨伐曹操,岂能说是无名之战?”
“明公正当趁此良机早日定下大业。”
“依从郑尚书的建议,与刘备联手,仗义讨贼,顺天意、合民心,这是万幸之事!”
四人争论不休,袁绍犹豫未决。
这时许攸与荀谌走了进来。
袁绍说道:
“这两人见识高明,听听他们的看法。”
二人施礼后,袁绍说道:
“郑尚书写信来,请我出兵助刘备攻打曹操。”
“你们认为是否应当起兵?”
二人异口同声答道:
“明公以众胜寡,以强攻弱,讨伐汉贼以扶助汉室,自当起兵。”
袁绍闻言说道:
“你们的见解正合我心意。”
于是决定起兵。
袁绍先派孙乾回报郑玄,同时通知刘备做好接应准备。
接着任命审配和逢纪为统军,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集结骑兵十五万、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