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短板(第1/2 页)
肖山草草翻了几页手中的书,立刻就被其中对人类社会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人物性格跃然纸上的表达所吸引。
如果作者是一位人类的作家,最多称其为伟大。但如果作者是在距离地球6个天文单位的守护巨星上,除了难以置信的惊讶之外,还有一丝被看穿一切的惶恐悄然浮于肖山心间。
“ta们竟然对我们的社会结构如此了解,真是匪夷所思!对了,ta们对我们这么了解,那我们对ta们呢?知道ta们的生理结构了吗?”
袁术淡然一笑,将一幅木星表面的视频画面展示在了肖山眼前。五彩斑斓的气态海洋中,缓慢地涌动着比喜马拉雅山脉还要巍峨的巨浪,几团黑影在浪涌中时隐时现。
这些黑影时而分散成零碎的小碎片就像水面下的金枪鱼群,时而又聚集成细长的整体,宛如正在换气的蓝鲸。当画面放大的时候,肖山能清晰地看到这些黑影表面层层叠叠的膜片结构。
“这些面积堪比航母甲板,厚度却只有几个拳头的膜片,实际上是六角形的对流细胞。这种只有在极端高温、高压和高辐射的等离子湍流中才能生存的神奇细胞,就是巨星生命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通过不同膜片数量和方式的组合,单个的巨星生命体会呈现出从原始本能到高级智慧的不同形态。ta们的数量非常多,遍布整个云底空腔层。当所有膜片都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时,就是我们认知中的守护者文明了。”
此时,肖山注意到,在云海间翻腾的巨星生命体上空,有若干艘穿梭机如跟随着鲸鱼的海鸥一般,紧紧盘旋在巨星生命的上空。
“那些是我们的行星生物学家,在对巨星生命体进行研究吗?”
袁术呵呵地笑道:
“那些都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不是什么科学家。现在人类幼年教育的启蒙课程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了解和认知我们的邻居,并学会和他们和睦共处。
教育学家们表示,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未来在面对形态更加迥异的外星生物时,不会产生严重的恐怖谷效应。而且,你看ta们也表现得很友善,不是吗?”
看着那用憨态可掬的姿态博得小朋友们阵阵欢笑和惊呼的巨星生命体,肖山在震撼之余,心中的戒备也在不经意间渐渐消散,他不禁感慨道:
“不知道是因为对ta们的无知导致了我的过度谨慎,还是我真的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袁术将画面切换成了单个对流细胞的分子生物学图例:
“科学院在二十多年前就完成了对巨星生命体的生物学分析建模。这种生命体的特征以及ta们生存的环境,注定了ta们无法像人类一样,通过制造工具的方式来拓展自身的器官功能,不过ta们有自己的策略去探究宇宙的奥秘。
ta们的生物学特征,能够轻易地将整个木星轨道上所有的卫星作为接收天线,组成一个直径千万公里级别的射电望远镜。也可以利用木星表层大气,建造一个与木星直径相等的红外望远镜。还能利用大红斑的旋涡,组成三个地球直径的可见光望远镜。”
看着随袁术话语不断变化的投影画面,肖山完全被惊呆了。他圆睁着眼睛好一会,手上的烟都燃到了滤嘴,烫到了手指才回过神来:
“难怪ta们有这么强的天文观测能力,这些尺度的天文观测设备,即使是再过一个世纪,人类也很难建造出来。而ta们几乎是一出生就具有这种能力了!”
袁术微微眯起双眼,看着前方愣了一会,才意味深长地说道:
“不过ta们也有短板,那就是在微观领域的研究非常困难。据说,是在和我们取得联系之后,ta们才从我们这里了解到了分子以下的微观结构。不过这些细分领域我就说不明白了,回头碰到老周,让他给你详细说。
总体来说,我们和ta们是互有补充。这些年人类的科研重点放在微观层面,而对宏观宇宙观测,就基本就都交给ta们完成了。整个人类现在就只有远望号飞船这一支独苗,还在坚持用人类的方式去观测宇宙。”
“是张绫和她的团队还在坚持吗?”肖山关切地问道。
袁术脸上露出一丝忧虑:
“二十多年前,蜉蝣开始配合我们的天文观测并和我们共享观测数据之后。远望号上的科研人员就陆续撤回来了,张绫的团队也就和大多数天文观测团队一样解散了。
没过几年,远望号上的舰员也陆续被抽调到了远征计划中。现在整个飞船上,除了张绫一个活人,全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