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末虐大清 > 第57章 多尔衮皇父摄政王

第57章 多尔衮皇父摄政王(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穿越盗笔彭三鞭是大美人苟在汉末,我能手搓精兵天幕通古代,给帝王一点震憾!这个李云龙太听劝了吧回到明末虐大清铮锋改革大唐我的烽火岁月逍遥世子爷大秦之暗夜君王大秦:开局献上狗符咒!1662,奋斗在路易十四时代功高震主要杀我,兵临城下你哭啥?大宋之无敌亲王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三国从获得第一亩田开始枪火余烬海贼:我暗影帝皇!镇压太阳神娶公主当国公他是挂逼吗?一品公子

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天下,让多尔衮大出意外,姚天王那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正好远处发泄,那么满清开国正好是他治国理政的试验田。

回京城后,他召见了多铎、岳乐、尼堪、博洛和勒克德浑等人,研究天下稳定之策。这些人都是马上打天下的主,哪里知道这治国之策啊,最后不得不征求范文程和洪承畴的意见,这二人给出固民,复耕、垦荒、屯田、轻税等政策,多尔衮审定后,印发各地实施。

一是固民为本,令各州府县清查耕种情况,但凡有主之土,无论原汉民之地还是勋贵们的圈占之地,只要当季不耕种,那么就由官府收,统一交户部,重新分配,这项命令,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满清勋贵们收起了提笼架鸟,惹事生非的行径,到处抢人去耕种土地,实在不行,就得到邻近家去借奴隶,也得将土地种上,要不然朝廷就收走了。

二是颁布耕者有其田之令,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向明朝贵族们开刀,取消各地明藩王和勋贵占有的土地,给予原种田之人,令其耕种,并且减轻了纳粮,各地百姓大为拥护。

三是开垦荒地,招民开荒作为地方官考核的重要依据,甚至对贫民开荒实行帮助,政府资助耕牛、种子。为了保证垦荒的进行,对于垦荒有困难的农户,由地方政府在耕牛、种子、口粮上给以资助。资助办法是借贷,或春借秋还,或分期归还,次年交完一半,三年照数完纳。

四是袭用明代旧有民屯、军屯之法,大力推行屯田,其实这样的制度直到后世一直在用,比如陕西西安、凤翔二府规定民屯,“每顷给牛具银五两,每亩谷种七合,计银一分四厘。每顷人工四名,给银八钱八分,均动支库项。”

五是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既然东北消停了,蒙古也消停了,便取消了辽饷、剿饷、练饷等,加之清朝统治集团本来要数就不多,在明税的基础上,大幅度的删减,几乎减少了一半,百姓的负担大大地减轻了。

五是放宽了手工业者的经营限制,对粮食、纺织、酿酒、农具、家具,运输和印刷等行业松绑,允许扩大规模,允许多种经营,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

六是一定程度上保护工商业,统一了度量衡,允许钱庄和典当行业的发展,鼓励开矿,这个甚至比安民军还要早。

总之,多尔衮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在整个中国封建王朝中,都是比较清明有见地的,华北地区、江南地区、西北地区的局势渐渐稳定了下来,清朝统治区的耕地达到了3亿亩,人口超过了千万。京城周边地区的土地终于算是种上了,虽然稍微晚一点,不过对收成影响不大。到了秋后,直隶倒是取得了大丰收,残留下来的民众生活水平在渐渐提升,北方地区清朝廷的统治还是趋向于稳定。

南明和其它割据政权统治的地区除了李定国控制的范围外,都存在税收过重,纳粮太高,治安不稳等问题,不少百姓悄悄地向清朝统治区迁移,多尔衮乐见其成。

不过由于郑成功等在台湾海峡的抗清活动,多尔衮被迫实行了海禁和迁海等政策,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还有潮州、思明等地,靠近海洋最肥沃的土地没有利用起来,也禁锢了中国人的海权意识,主要是姚天王认为自己对现代已足够了解,没必要再搞什么贸易了。

但是这一系列命令也带来了一些坏处,八旗子弟们不愿意从征了,谁都怕自己去流血流汗,多尔衮兄弟在家分田分地,或者自己在外面流血流汗,到了冬天,田里没有收成,一家人就得挨饿。不过帝国的蒸蒸日上,也让多尔衮暂时忘却了西南一域的失败,很快传来了吴三桂进攻四川受阻的消息,多尔衮也不在意,至少吴三桂阻止了安民军向北进攻,稳住了关中和中原的局势。

人口增加,农业发展,工商业渐渐恢复,多尔衮志得意满,满清贵族日益骄横,抓紧瓜分既得的权益,但他还想着称帝呢,先把这皇叔父摄政王弄成皇父摄政王,最好气死顺治那个傻小子,自己日后才方便称帝,不过汉人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套毒害太深,不容易赞成自己的想法,多尔衮曾多次试探范文程,但这位老谋深算的谋士始终不为所动。面对多尔衮的利诱和威胁,范文程坚守自己的立场,坚决反对多尔衮称帝的计划。然而,多尔衮并未放弃,他深知要实现称帝的野心,必须争取到更多满族贵族的支持。

于是,他开始积极拉拢那些对权力充满渴望的满族贵族,试图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推动自己的政治目标。这些贵族们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动机和目的,但都被多尔衮许诺的荣华富贵所吸引,纷纷表示愿意支持他的称帝计划。在

目录
大秦之帝国再起混沌重生君临异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