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 2 章(第2/3 页)
要杀要刮悉听尊便。难道老夫还怕你们威胁,受你们诱惑不成?"
强藩巨镇派遣的使者们没料到颜真卿能不畏生死,不怕酷烈刑罚。颜真卿态度强硬对朝廷忠贞不渝,没有半点妥协的意思。
颜真卿对他们暴怒呵斥,使者们被颜真卿凛然气势所震慑,缩着脖子退居一旁,一个个不敢搭言。
颜真卿破坏了李希烈的筹谋。李希烈震怒,当庭残杀颜真卿随侍,将颜真卿秘密囚禁。
李希烈不再给颜真卿鼓动叛镇居民,兵将回归朝廷,动摇叛镇根基机会。
一年后,李希烈如愿称帝,自称楚帝,他派部将劝降颜真卿。
兵将们在囚禁颜真卿的院子里点起柴禾,搭起油锅,威胁他说:“再不投降,让你尸骨无存。"
颜真卿并不理会,他纵身往柴火台跳去。叛将们急忙拦住他,无计可施后,只得向李希烈禀报。
公元785年,即唐德宗贞元元年,李希烈用尽各种办法没能使颜真卿屈服。
颜真卿断绝了李希烈让他为宰相,为李希烈收买人心,为他平定内部矛盾的希望。
李希烈自知败势已定,无力回天。李希烈羞怒交结后派部将缢杀颜真卿。
长安月圆,至亲永逝。东宫凤梧院中,太子妃长跪听澜厅外,泣不成声。清冷月光下,她蜷缩成一团,脆弱而孤绝。
圆月悬挂中天,小太监王守澄跟随太孙急匆匆跑到凤梧院。
他们远远看着凤梧院门前,守着一小队侍卫。两人赶忙寻到僻静角落。
太孙皱着双浓墨似的剑眉,睨着双漂亮的丹凤眼说:“事情有点严重了,这次父王竟然派侍卫看守母妃。你们可知道事情具体缘由。″
王守澄为人机警,他观察入微。他知道小太孙不喜身边侍候的人比他高,比他强壮的秘密。
他便假装弱小而坚强,平时就有意弓腰屈膝,比小殿下矮一头,经两年坚持钻营,终于在殿下面前露眼。
这一次是机会,他要努力表现争取调到殿下身边伺候的机会。
王守澄稍微垂首屈膝,露出脸偷偷观察太孙神色。他赶紧说:“奴才回禀太孙殿下,奴才虽然势单力薄,远离太子殿下身边,远离太子妃娘娘身边,但是奴才心细胆大。奴才会根据得到的消息,以及奴才们之间的八卦消息猜测事情的始末。"
他说完稍顿观察太孙便没不耐烦表情就接着说:“太子殿下得到太子太师颜真卿大人被李希烈叛贼缢杀的消息。太子殿下怕太子妃娘娘冲动,做出不合适的事,所以太子殿下暂时封禁凤梧院。"
李纯绯色嘴角稍动,稍微思考一会儿。李纯认可王守澄的推断。
他轻轻叹息,李纯努力回忆一下,始终记不起,母妃叙述中待自己极好的外祖祖。
整个东宫,太子太师颜真卿是个禁忌。除了母妃没人敢在父王跟前提起关于颜真卿出使淮西之事!
母妃每次提到颜真卿一次,父王便和母妃争吵一次。
李纯猫着腰躲开巡逻的羽林军,跑到院角一棵梧桐树下。
这是棵枝丫盘伸的大树,枝干伸向院墙。李纯将直裰下袍掀起扎在腰上,摩拳擦掌准备爬树。
王守澄立即申请由他先去打探情况:“奴才回禀太孙殿下,奴才先去为太孙殿下探路,为殿下打前哨,奴才愿为太孙殿下效死。’’
李纯轻扬下颌示意王守澄先爬树。王守澄为了伺候李纯,已打探到李纯已经跟随,曾经的郭子仪大帅习武两年。现在太孙殿下已有武学根底。
王守澄也拜有武学的大伴为义父,现在他也有些武学根底。王守澄敏捷地爬树,再由树枝桠攀到院墙上。
李纯很满意王守澄的灵敏迅捷。李纯比王守澄更敏捷,更精准。两人樊上墙头,又轻松跳下地,主仆二人快速地穿梭在凤梧院。
李纯在凤梧院出生,在这里成长到六岁,他对凤梧院熟悉。他很快找到母妃。
李纯远远看着跪伏在听澜亭前的母妃,他有些不敢靠近。
李纯听母妃讲过关于外祖祖教导太子李诵的典故,很多典故就发生在听澜亭。
李纯没有一点记忆。那些事,那些人就是故事。他无法体验故事中的悲欢离合。此时此景,李纯却体会到母妃的悲痛和淒苦。
李纯感觉世界冷寂,他害怕起来,他不喜欢这种气氛。
李纯离开听澜亭,他轻悄悄转移到厅堂,然后又脚步沉重地跑起来。
转朱阁,抵廊坊。李纯脚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