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内部矛盾(第2/3 页)
会议在激烈的争论中结束,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将领们各自带着满腹的心思离开了营帐。
在蜀汉,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诸葛亮。他的扩张计划引起了内部的担忧,尤其是一些文官,他们担心过度的军事行动会消耗大量的国力,影响百姓的生计。
在朝堂上,一位名叫杨仪的文官站了出来。“丞相,如今刚刚经历大战,百姓疲惫,国力空虚。此时推行扩张计划,是否过于急切?”他的语气委婉,但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杨仪是蜀汉的一位资深文官,一向以谨慎和稳重着称。他深知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百姓的负担,担心扩张计划会带来不可承受的后果。
诸葛亮微微皱眉,“杨大人,此时若不抓住时机,扩大领土,待曹操恢复元气,我们将更加被动。”诸葛亮心中清楚,蜀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土地。他望着杨仪,目光坚定而执着,“我们不能总是处于守势,必须主动出击,为蜀汉的未来谋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可是丞相,战争所需的粮草、兵力从何而来?若强行扩张,恐怕会引发民怨。”另一位文官王连也附和道。王连一直负责蜀汉的内政,对国家的财政状况了如指掌,他深知扩张计划可能带来的负担。“如今百姓刚刚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需要休养生息。如果再次大规模征兵征粮,恐怕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诸位大人,”赵云挺身而出,“我等在战场上拼杀,为的就是蜀汉的未来。丞相的计划乃是为了长远考虑,我们应当支持。”赵云作为蜀汉的猛将,一心想要为国家开疆拓土。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决心,“战争固然会带来牺牲,但如果我们因畏惧困难而退缩,蜀汉将永无出头之日。”
“赵将军,您只知征战,却不知民生之艰难。”杨仪反驳道。“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如果因为战争而让百姓受苦,那我们又如何对得起他们?”
“杨大人,若不征战,如何能保百姓长久的安宁?”赵云说道。“只有扩大领土,增强国力,才能让百姓真正过上太平日子。”
一时间,朝堂上争论不休,分成了支持和反对两派。姜维站在一旁,默默思考着,他理解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但也明白文官们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他暗自琢磨着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的解决方案。
夜晚,周瑜独自在营帐中踱步,心中充满了忧虑。“这些将领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明白战争的复杂性。”他自言自语道。帐外的风声呼啸,仿佛也在诉说着他的无奈。他回想起自己与孙策一同打拼的日子,深知东吴的江山来之不易,如今面临这样的内部矛盾,让他倍感压力。
鲁肃走了进来,“都督,不必太过烦恼。程将军也是一心为了东吴,只是有些急躁。”鲁肃的脸上带着关切和忧虑,他深知周瑜此时的处境艰难。
周瑜停下脚步,“我知道他的心思,但此时内部不团结,如何对抗曹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担忧,“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东吴危矣。”
鲁肃说道:“我会再去与程将军沟通,相信他会明白都督的苦心。”鲁肃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计划,他决定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程普理解周瑜的战略。
而在蜀汉,诸葛亮也望着窗外的明月,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让众人理解我的苦心呢?”他长叹一口气。月光洒在他的脸上,映出他深深的皱纹,那是岁月和忧虑留下的痕迹。
马良走了进来,“丞相,莫要太过忧心。众人只是一时不理解,等他们看到计划的成效,自然会支持。”马良的声音轻柔而温和,试图安慰诸葛亮。
诸葛亮摇了摇头,“时间紧迫,我们不能等他们慢慢理解。必须想办法尽快统一意见。”他深知曹操不会给他们太多的时间,必须尽快行动。
接下来的日子里,周瑜多次与将领们单独谈话,解释自己的战略。他耐心地为程普分析曹操的兵力分布、可能的战术以及东吴目前的优势和劣势。程普虽然心中仍有不满,但也开始冷静思考。在一次深入的交谈后,程普终于有所松动:“都督,或许您是对的,但我还是担心我们会失去这难得的战机。”
周瑜拍了拍程普的肩膀,“程将军,我明白您的担忧,但我们要的是一场必胜的战争,而不是一场冒险的赌博。”
在蜀汉,诸葛亮召开了多次会议,详细阐述扩张计划的步骤和好处。他向文官们展示了详细的资源规划和后续的发展蓝图,文官们的态度逐渐有所松动。杨仪说道:“丞相,如果能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并且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