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众叛亲离(上)(第1/2 页)
有了思路,吴慎反而不着急了。先前之所以着急,是因为他无法做出预判,只能被动的应付,现在他能预料到将会发生什么,就感到局势逐渐掌控在自己手里。
回想最近这段时间,吴慎和孟庆岩始终是被动的查案,一直被牵着鼻子走,完全不知道藏在幕后的那个人想干什么。而现在吴慎大致能猜出对方下一步行动方向,心里自然就有了计较。
“你真的能知道将会发生什么?”孟庆岩不能置信的问。在孟庆岩看来,此案仍然云山雾罩,哪能猜到后续将会发生什么。
吴慎很有把握的说:“你信不信?马上就会有人实锤举报张家不法之事。那么赵翟与王敖之死,大概也就是张家为脱罪而灭口。”
“什么叫实锤?”惯会咬文嚼字的孟庆岩迷惑不解。
吴慎改口:“就是实证!”
话音刚落,班亮就急忙忙的从外面冲了进来,大呼小叫的说:“有人向淮阳王宫投书举报,说张家与军粮官串通,私自贩卖陈粮!并拿出了运输单据为证,足以能证实,张家从粮仓运出的所谓陈粮,已经超过了明面交易的上限。”
孟庆岩大吃一惊,吴慎所预料的事情居然真的发生了。
班亮对张家的事很上心,又连忙问道:“这可怎么办?”
班亮的意思,显然是想个法子,帮助张家通融一下,让张家不要陷进命案的旋涡中,干脆就是帮助张家脱罪。在世人眼里,这才是豪杰侠客应当有的作为。
而且班亮也相信,吴慎一定有能力做到这点。
然而吴慎却面无表情的说:“关于赵翟和王敖的命案,张胜朋有重大嫌疑!我们应当向樊校尉和王太子禀报,提审张胜朋!”
班亮大惊失色,目前只是有人举报张家,官方还没有任何表态,到底如何处置尚不明朗,事情说不定还有回旋余地。而吴慎这态度堪称是旗帜鲜明,而且还如此不近人情,简直称得上冷血无情了!
这不像是对恩人的态度,反而像是对待仇家的态度。“万万不可!”班亮阻止道:“张家有恩义于你我,做人怎可如此忘恩负义?吴大哥请三思而后行!”
吴慎并不肯听从班亮的劝告:“律法岂能让于人情?若因人情而无视律法,那律法又有何用!我意已决,必须请求提审张胜朋!”
班亮愣了楞,失望神色溢于言表,他不明白,吴慎为什么这次如此不顾“道义”,表现的就好像是看到了腐尸的秃鹫一样。
随后吴慎向樊校尉提出,将张胜朋拘捕并进行审讯,又经过王太子准许后,当日张胜朋便被县衙的人连夜送到军营关押。
张家在淮阳国颇有些影响力,张胜朋被拘禁,国中各大家族人人自危,纷纷揣测是不是朝廷或者王宫又要对地方豪族下手了?
在大汉里,豪族在地方上很有权力,但在官府强势的时候,为了维护大一统王朝的威权,又常常对地方豪族势力进行打击。也难怪张胜朋被拘禁后,会引发出巨大的动静,各家族都怀疑是新一轮的严打要出现。
当然这些政治层面的问题暂时都不在吴慎考虑之中,他想的只是如何破案。张胜朋是个烫手山芋,最终审讯任务还是被丢给了吴慎。
王太子给了十日期限,剩时间不多了,吴慎将孟庆岩叫过来商议。两人还没说几句话,班亮走了进来,气呼呼的对吴慎说:“张二小姐要来找你,正在白虎营门口吵嚷,你还是去见见吧。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
谁跟她一日夫妻了!吴慎啼笑皆非,他与张胜玉的婚约没两天就被她自首解除,双方大概都没当回事,夫妻之言哪里话来。
孟庆岩脸色变了几遍,虽然他逐渐放下了对吴慎的芥蒂,但听到张胜玉这个名字,仍旧不免心里波涛涌动。
吴慎很了解张胜玉,这个大小姐性倔强古怪,发起脾气真敢在军营门口吵闹。那总不是事,他又不想真看到张胜玉被按军法处置。
所以想了又想,吴慎只好出营相见,孟庆岩也执意要跟着去。到营门外便见张胜玉双目蕴泪,与守门卒争执着什么。
另外让吴慎稍稍没想到的是,那位薛夫人居然也在,照旧一袭寡妇的黑衣,站在旁边劝解张胜玉。再仔细想想又不奇怪了,张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薛夫人作为张家好友,又是女人,陪伴张胜玉再正常不过。
张胜玉看吴慎过来,却不顾矜持,奔过来一把揪住了他,喝道:“你这反复无常的小人,我哥哥待你不薄,你却反来害他!不过是记恨我不愿下嫁与你吧?”
张胜朋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