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打劫也需巧手!(第1/2 页)
晨光熹微,苏大少一行巧扮商旅,浩浩荡荡向水门关进发。三百名护卫化整为零,换上便装,以各色身份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如影随形,暗中护佑。
苏大少骑术精进,胯下骏马似箭,疾驰三日,便抵达水门关。早在四天前,方耀已收到岳父大人密函,部署周详。苏大少这个小舅子方至,他便换上粗布麻衣,出城相迎。
苏大少打量这位二姐夫,但见其玉树临风,仪表堂堂,颇具儒将风骨。传闻此人文韬武略兼备,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入得将军府,早已抵达的高天首神色恭谨,拱手道:\"公子!\"眼中闪烁着敬意与期待。
启程前,苏大少嘱咐高天首实地勘察伏击点地形,核实与地图是否相符。当时高天首不以为然,心想十年前实地测绘的地图,岂会有误?
然而,抵达水门关后,高天首率人前往夷州实地查勘,这一看可让他惊诧莫名。地形确与图纸有出入,一处伏击点更是沧海桑田——昔日葱郁丛林,如今竟化作一片沃土,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
公子心思缜密,深谋远虑,高天首不禁暗自钦佩。当他将情况禀报方耀时,方耀也为之一震。他暗下决心,日后定要派人深入夷州,进行全面实地勘测。
此前对这个小舅子印象平平,如今看来,当真是明珠蒙尘,藏而不露。
次日破晓,苏大少等人驱车载丝绸,长驱直入长风关。虽说苏蓝两家积怨已久,两省商贸往来却未曾间断。边关集市繁华似锦,货物琳琅满目,行人络绎不绝,叫卖声此起彼伏。
塞给查验货物的校官十两银子,那校官便挥袖放行,连货箱都未曾启封。银子入袖,笑逐颜开,眼观鼻鼻观心,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出得长风关,苏大少吩咐几名亲卫去兜售货物,自己则携秋月等人实地考察。长风关距百罗镇尚有一日有余路程,据此推算,永安一行要么在永安县憩息,要么就在潢水集歇脚。这两处,恰是最佳的伏击之地。
勘查毕长风关地形,苏大少一行转向永安县。与此同时,左武卫将军邓自奇率领千名羽林卫,押送三十余辆大车浩浩荡荡奔赴水门关。苏天雷另调千人随行护卫,形成一条绵延数里的长龙。
为便于公子劫后运送,这次苏天雷不用铜钱,而是五十两一锭的银子。即便如此,仍装了三十多车。若换成铜钱,怕是得五十余车方能载满。车轮碾过官道,扬起阵阵尘土。
银两数目庞大,邓自奇不敢有丝毫懈怠。一路上,游骑四处侦查,昼夜不息。六日后,大队人马抵达水门关。关前守军列队相迎,刀枪如林,旌旗猎猎。
水门关守将方耀率众将出城迎接,邓自奇却无意与方耀寒暄,径直率军穿过水门关,进入夷州。跨入长风关后,悬着的心总算落回腹中。他暗自松了一口气,额头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烁。
长风关守将风正虎派两千士兵随行护卫,几千人的队伍几乎将宽阔官道挤得水泄不通。铁蹄声、马嘶声、人喊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方才还阳光明媚,转眼间天色阴霾,狂风大作,眼看就要倾盆大雨。乌云压顶,闷雷隐隐。队伍原本打算在奉县歇脚,不料天公不作美,只得下令马队加速向就近的永安县进发。
大军未至永安县,暴雨已如瓢泼。邓自奇等人顷刻间成了落汤鸡。他冒雨指挥大军继续前行,雨水顺着铠甲缝隙渗入,湿冷刺骨。抵达永安县时,闻讯而来的县令于茂率领县中要员前来迎接,一行人浑身湿透,狼狈不堪。
永安县不过一小城,城中仅有三十余名衙役维持治安,加上两百多名守城兵丁。这些兵丁多是老弱病残,守城校官更是中饱私囊,究竟有没有百人,恐怕只有校官自己心中有数。城墙斑驳,守备松懈,一眼便知是个易于得手的地方。
永安县实在狭小,千名羽林卫勉强能挤入,风正虎派来的两千军士只得在城外扎营。两千军士怨声载道,就连带队将领也在咒骂于茂全家女眷。雨中搭建营帐,泥泞难行,众人心中的怒火比天上的雷霆还要炽烈。
城中虽搭建了些简易帐篷,却远远不敷使用。再加上还要看管几十车银两,许多帐篷都用来堆放装满银子的箱子,散发着潮湿的霉味。战马则圈养在附近马厩,不时传来烦躁的嘶鸣。
邓自奇被安排在县衙赴宴,可邓自奇放心不下银两,先将军中所有中下级军官唤来,叮嘱一番后才去县衙赴宴。他的眉头始终紧锁,心中总有一丝不安。
众羽林卫军官虽表面恭敬,背地里却是牢骚满腹。幸而邓大人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