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用人要疑(第1/2 页)
崇焕和毛文龙连忙叩首谢恩,双手接过卷轴,小心翼翼地展开。
袁崇焕的卷轴上写着“海疆柱石”四个大字,笔力稍显稚嫩,笔意却是气势磅礴;袁崇焕心中一震,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他知道,这四个字不仅是对他的期许,更是对他过往功绩的认可。
毛文龙的卷轴上则是“忠勇无双”,字迹透着一股凛然之气,看得他心中五味杂陈。
他现在终于知道,小皇帝亲征后金,为何不用他的东江军,却要千里迢迢地带着京营和内操军前去,这是不想让他立功,不希望他恃功而骄,他的那点心小心思,根本瞒不过太后。
小皇帝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自己若再不收敛,不但前程难保,连身家性命都堪忧啊。
张蔷见二人神色各异,暗暗点头,响鼓不用重捶,这是两个聪明人,她语气温和地说道:“两位爱卿,陛下的话,你们可要记在心里。鲸海水师是大明的未来,朕与陛下对你们寄予厚望啊。”
袁崇焕和毛文龙齐声应道:“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太后与陛下厚望!”
两人辞别太后母子,走出宫门时,袁崇焕长舒一口气,心中感慨万千。他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也照在长安街上,前路一片光明。
毛文龙却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个水师总兵的官职,他是十分满意的,只是上司是袁崇焕,他心里就不太痛快,二人当初同在孙承宗麾下时,这位文官,就瞧不起他这位武夫。
接到任命时,他都怀疑,太后是故意这样安排的,今日听了小皇帝的警告,他越发笃定,这是太后的安排。
他收起在东江镇养起来的骄横之气,对着袁崇焕表忠心道:“袁大人,我毛文龙是个粗人,行事难免有些鲁莽,还望袁大人多多提点。”
袁崇焕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毛总兵过谦了,你在东江镇的功绩,朝野上下有目共睹,此次组建水师,还需仰仗你的经验。”
………………………………
乾清宫,张蔷母子送走两位臣子,回到宫里用午膳,平安不解地问道:“母后既然不喜欢毛文龙的作派,为何还要用他?”
张蔷摊摊手,苦笑道:“母后本来想调福建水师的俞咨皋来任总兵,他是俞大猷的儿子,但毛文灿回复说,福建水师没有这个人,兵部又提不出更好的人选,只好先用他……
毛文龙身上的江湖气重了一些,私心也重了一些,但这是人性……平安你要记住,做为天子,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只要监管够力,威慑力够大,再给到足够的利益,臣子们就会是好臣子。
反之,制度不严谨,监管不严,皇帝没有威信,利益分配不公,就算是忠臣良将,也会有欺到皇家的头上来。”
平安喝了一口茶,想了想道:“母后说的是,像张居正吧,做为首辅,他主持的改革,增加了大明国库的收,但对皇家来说,他真是欺负到曾祖爷爷的脸上来了……”
万历帝八岁继位,张居正做为托孤大臣,帝师兼首辅,加上有李太后撑腰,对万历帝的教育,堪称严厉,在万历帝看来,自己就是在受欺负,所以张居正一死,万历帝立即对他秋后算账。
见平安理解了自己的意思,张蔷十分欣慰,她夹起一块雪白的鱼丸,送到平安的碗里:“这是用你送给母后的那条煌鱼,做成的鱼丸,尝尝味道如何?”
平安夹起鱼丸咬了一口,十分爽滑弹牙,味道鲜美,他闷声不响地吃完一颗,才放下筷子,赞道:“这是怎么做出来的?味道鲜美,儿臣好喜欢!可不可以向母后讨要一些,送给四位同窗?”
“有何不可?”张蔷招手叫来姜姑姑,指着鱼丸,吩咐道,“去御膳房装四份,每份装五斤,拿回来给万岁爷用来赏人。”
“谢谢母后,辽东的大鱼多得是,儿臣让杨嗣昌多送一些回来。”
张蔷摇手拒绝道:“天气渐渐变暖,死鱼如何运输?不要因为一点口腹之欲,而劳民伤财,现在还不是享受的时候。”
去年冬天以来,北方的雪就下得很少,今年开春到现在,南方不下雨,北方不下雪,眼看着又是一个大灾之年。
后金虽然灭了,大明面对的形势,依然严峻。
平安从辽东回来后,参与的政事越来越多,对国情也越来越熟悉,他懂事地说:“母后说的是,儿臣记下了。”
母子二人用过午膳,平安去文化殿上课,张蔷回到西侧殿,正准备休息半个时辰,阿宝从殿外跑进来,嗖地跳到御案上,向她报告道:“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