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就醉心于吃喝玩乐,还以社会上的腐败行为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如果按这种现状、这样心态学出来的孩子,学成后的后果将十分可怕,而且是越有本事越让人感到可怕。
颓废、沦丧。我们实在不愿用这样的字眼,可有些孩子并不忌讳这些字眼。他们在谈论人生、谈论理想、谈论现实时,不少都像上面那些同学那样表现出赤裸裸的颓废和贪婪。
还有些青少年,在道德观上同样表现出让人忧心的缺失。
如2004年11月上旬,国内不少媒体都报道了同一条消息:“要钱不要国家”,某佳丽成靶心。消息说:在11月6日晚举行的“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总决赛颁奖晚会上,众佳丽凭借自己出色的大赛经验,避免了一些尴尬场面的出现。不过轮到四号选手时却不同了——
主持人:四号佳丽你好,我要问的问题是三个,第一个问题,要老公还是要钱?选手:要钱。主持人:第二个问题,要父母还是要钱?选手:要父母。主持人:第三个问题,要国家还是要钱?选手:要钱,但是我想说,不管怎样比起来,最重要的还是我的妈妈。
这次对话,并非因为精彩,而是因为“意外”,一个女孩在国家和金钱两者间,用一二秒钟的时间选择了后者。而后,女孩成了众矢之的,成了爱国教育疏漏的典型对象。于是有关“钱”对当代年轻人人格影响的讨论也因此而生。此次大赛一评委就认为:这是道德的一种缺失。
除道德而外,一些青少年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缺少理想、缺少信念等问题,过度地迷恋金钱、迷恋现实利益。如“工作好不如嫁得好;大四女生不忙求职忙相亲”,“理想信念不如职位金钱——一些大中学生的价值观亟待转变”等报道,就突出反映了这类现象,值得高度关注。
可怕的“优秀生”宣言
据一项调查显示,在谈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时,一些中学生的选择令不少人大跌眼镜:“甘为人梯”等具有奉献精神的词汇排名靠后,而“投机取巧”一类竟然排序居中。
这是2004年底,天津师范大学与南开中###合进行的一项名为“新时期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果。该项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天津市重点中学、区重点中学、民办学校的初二、高一、高三年级共1 48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中学生对身体健康、事业成功、真诚友谊、知识渊博、性格坚强、美满婚姻等词汇的选择靠前,这是无可非议的;而值得深思的是,一些与奉献精神有关的价值目标,如奉献社会、人民幸福、服务他人、共同富裕等词汇的排序居中或靠后。如前面所说,“甘为人梯”这样的词汇竟远远排在“投机取巧”这类词的后面,这说明部分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一定问题。
与上述调查相比,目前还有部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就更加令人忧虑。笔者在杨林一中的一次调查中,问到一成绩优异的校三好学生周期同:“长大后你的理想是什么?最想干哪份职业?”周想了想说:“干点对社会有益的事吧,最好是当公仆。”
我们感到这孩子素质不错,没料到旁边几个同学却起哄了:“行啊,周期同,你也学会卖乖了!”“你不是最痛恨说大话嘛,说说你的真实想法吧!”周期同的脸微微有些红了,但仍然很镇静。他看看起哄的伙伴,又看看我们,一副无所谓的样:“说就说,长大了我就是要当官,当……大官。”“贪官!你不说要当就当贪官吗!”旁边的孩子又起哄。我们有些吃惊,问:“哦,为什么要当官?”周期同回答:“当官能捞钱,有权有势能办事。什么是理想?实惠就是理想!我爹妈一辈子是工人,日子苦死了。”周期同的回答,实在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了。这就是一个“三好学生”的理想吗?我们又问:“你觉得你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吗?”他点点头说:“能!为实现这个目的,我会拼命学习,积累资本。”
听到孩子这么镇静的回答,我们一阵战栗,后背感到一股寒意。孩子是天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都很不定型,可塑性很强。但这孩子这么严肃认真地回答,他周围的同学也一再起哄,就说明他这种想法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常向周围的同学表露了。这名“三好生”的言行能不让人担忧吗?
与周期同同学相似的,还有一个曾经被很多媒体报道的新闻人物,就是曾在昆明扒机的幸存少年梁某某。
2004年11月18日人民网“教育聚焦”一则消息说:“扒机幸存男孩表露:长大后反正不想当好人!”消息报道,面对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