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将伪装成乞丐的马加爵一举抓获。
据马加爵交代先后杀害4名同学的犯罪经过,起因竟是为一句话。
案发前几天的某一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在打牌时,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了争执。期间,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这样的话从邵瑞杰口中说出来,深深地伤害到了马加爵。邵瑞杰和马加爵都来自广西农村,同窗学习、同宿舍生活了4年,马加爵一直十分看重这个好朋友,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邵瑞杰眼中竟然会是这样的评价,而且好朋友龚博居然也是如此。就是这句话使马加爵动了杀邵瑞杰和龚博的念头。
为了扫除障碍,实施自己的杀人计划,2月13日晚,马加爵将借住在他宿舍的同学唐学李用石工锤残忍杀害,然后用塑料袋扎住唐的头部藏进衣柜锁好,并认真处理好现场。14日晚,马加爵乘上网回来晚了的邵瑞杰正洗脚的时候,又用石工锤将邵瑞杰砸死。
15日中午,马加爵正在宿舍里处理头夜杀死邵瑞杰时留下的血迹。这时,同学杨开红来到317宿舍找马加爵打牌,已经杀红了眼的马加爵做贼心虚,一不做二不休,用同样手段夺走了杨开红的性命。当晚,马加爵找到龚博的宿舍,说317室里打牌正三缺一,叫龚博过去打牌。结果,龚博就在当晚惨遭马加爵的毒手。
一个血腥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马家爵以他独特的、残忍的方式制造了一起颇具轰动效应的惨案,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尽管法律已对他进行了严惩,但这起悲剧带给当代青年心中的痛却是长久的和难以消散的。它让人们在剧痛中认真反思。马加爵案只是一个个案吗?在媒体上、网络上,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对马加爵的谴责和###,但同时也看到了对马加爵的同情和声援。极不协调的音符告诉人们马加爵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个案,马加爵类型的人也绝非独一无二。我们在武汉一所大学采访时,一位在校大学生就曾忧心忡忡地说:“现在的学生,生活和学习压力都很大,同学间人际关系也微妙,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学校能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的人很少,同学们也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长期发展下去,就很容易做出极端的事情,不是自杀,就是像马加爵那样去杀别人。我们真希望有人来关心我们。”
这位大学生的话代表了不少青少年的心声,他们那颗孤独寂寞甚至扭曲的心,需要有人去关注、去温暖、去排解他们心中的痛苦和烦恼,少给他们伤害,多给他们送去修补心灵创伤、恢复生活自信的阳光和雨露。
这也就是为什么两年后,在青岛出现被颠覆形象的DV短剧《马加爵》能受到同学们关注和同情的原因所在。DV短剧的编导者洪峰表示,他DV中的“马加爵”是一个综合体。“我塑造的‘老马’的形象,他身上除了马加爵个人,还融入了众多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小人物的生活特点。”他们自卑、懦弱,性格内向,非常希望能得到人们应有的尊重。在洪峰看来,“老马”在遭受欺凌、积累对他人仇恨的过程中,只要出现一个朋友,让他把这些情绪讲出来,他就不会走向毁灭。洪峰说:“我最大的希望,就是看过片子的每一个人,能够关心一下他人的心理,重新认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悲剧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马加爵:当代青年永远的痛(2)
马加爵案子已过去两年多了,但它留给人们的更多的还是思索,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残暴?我们应怎样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包括敏感的人际关系?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我们应怎样化解潜在的“马加爵危机”?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 想看书来
“我的理想就是玩”
在南阳一所中学采访,约了几个初一、初二的同学一块聊,我们还没切入正题,同学们却有滋有味聊起了他们玩的感受。先是有几个同学谈论网吧,游戏、聊天、上黄网、当黑客,各显神通。初二同学董伟中说:“妈的,柳叶飞刀说话粗,还想在我面前卖弄,昨晚老子一脚把他踹出了聊天室!”
“哥们儿,棒!”立即有两个同学叫好。
精神有些萎靡的何春一说到游戏攻关就神采飞扬,介绍他的技能、装备,介绍他如何致敌于死命,那神态俨然就是“霸王”、“大腕”。旁边有同学插话,他不是说人家臭,就是说人家是废品,被他损的人虽有些不高兴,但因他是玩家“高手”,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