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蝗虫必须死(第1/2 页)
自从李治中毒后,让他多了些心眼。真真是体验了一把刀剑无眼,本以为只书上夸大其词,亲身经历后方知其中利害。
翌日,倭国使节闻公主被收押的消息,吓破了胆,不停向李治解释,我们不可能谋反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事。
倭国刺杀大唐皇帝作何?难道是想加速自己国家绝种么。
用脚指头想,这事儿也不可能。
前朝大臣们喊着蝗虫不能食,后宫皇后和淑妃吵着要制裁公主。对于刚继位不久的李治来说,真是短小无力。
即便公主是无辜的,如果此时不承认蝗虫有毒,那就是公主下毒了,不能害人是李治的人生信条。
但下毒之人就跟凭空消失一样,连个影子都没找到。太医们也只是诊断出中毒,也不会神到化验出是哪一种。
李治很纠结。
后来倭国公主是放出来了,后宫从此又多位竞争对手。站在太极宫,都能闻着后宫的火药味。
食用蝗虫这件事就算是告吹了,当李治在朝堂上问及有何良策时,大臣们又支支吾吾,半天讲不到重点,看着让人心急。
“食用蝗虫不成,那就先灭了,余下的,试试喂养家禽如何?”李治说着。
前面地震之事好解决,眼下蝗灾倒是刻不容缓。
这个害虫走到哪都是乌泱泱一片,迟一日,后果都不堪设想。
既然a计划失败了,那只能实行b计划。
“陛下,陛下...”
李治在沉默时,长孙老舅像一个闹铃似的,时刻敲醒着他。
“令受灾地区官员,到了夜间时,让农民在田地里点着火,蝗虫自然会朝着火光飞去,等他们聚在一起时,即可拉网将其一网打尽。”
李治说的这个办法,是抢了姚崇的功,这是他在未来用的。
李治本不想用,只是眼前也是左右为难,总不能跟过家家似的,让人拿个小网挨个去抓,这个年代也没有杀虫剂。
朝中一片沸腾,大臣们都不相信,历代令人头疼的蝗虫,竟可以用这么简单的办法消灭。
“陛下,蝗灾之事岂非儿戏,怎有如此简陋办法。”
“陛下,若此法不奏效,后果将不堪设想。”
“陛下...”
......
这帮老头跟蚊子似的,在李治耳边‘嗡嗡作响’。总不能告诉他们,姚崇在未来就用这个法子成功了吧。
最终,长孙老舅又站出来支持了李治,毕竟,有得试总比坐着干等好。
老舅始终是老舅,在朝中的集团实在庞大,他一点头,基本上同意大半,剩下的,可以忽略不计。
李治心想着,吃蝗虫时就天降大锅,这回若是进展顺利,总能扳回一局皇帝的面子。
......
退朝后,回到寝宫中,叫了他最近新培养出来的小太监。
为了提防身边人,在中毒之前,李治在身边精心培养了个心腹,目的就是为了关键时候能派上用场。
这下倒真派上用场了,让他暗中调查投毒事件,这个事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
李治还给这个心腹取了个很接地气的名字——赵四。
小太监姓赵,对于文化程度一般般的李治来说,取名字是个技术活儿。
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个好名字,倒是突然间一闪而过的念头,据说历史上的元朝,取名字这事儿就简单得多。
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当官,那么就没有名字,只能是按照父母年龄,或者出生年月命名。
这个说法不是没有依据乱说的,明朝的老子就叫朱重八,这名字就这么来的,亲切点也可以叫他朱八八,理论上是没错。
当时李治问了赵四生日,他说是正月初四生的,按照上面推演,这小太监就应该叫赵初四,或者赵四四。
可这名字多难听,而且喊着还很拗口。
打个比方,若有事叫他,是叫赵吃屎还是赵赐屎,或者赵死死?明明是第四声,可李治口音实在是太可怕了。
所以他采用了四舍五入之法,将中间的字舍去,就有了赵四,这样喊着就顺口多了。
赵四领命刚走出殿外,就遇到正准备进来的高阳公主。自从中毒后,李治发现他这位妹妹越发进宫得频繁。
每天顶着皮笑肉不笑的脸蛋,一副非常在乎情亲的态度,对李治嘘寒问暖。
这货之前都见不着面,忙着操持她的感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