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土木堡之后的大明(第1/2 页)
【说起土木堡,就不得不提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
宣德三年,宣宗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命胡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
胡氏废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同年三月初一,宣宗改立贵妃孙氏为皇后。
朱棣和朱高炽在看人眼光方面的确独到,他们为朱瞻基所选的胡氏,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之态。
相较之下,朱瞻基差得太远,朱祁镇的恶毒和无能与他孙氏无底线宠溺、纵容脱不了干系。
还是那句话,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作为皇帝,家事就是国事,恋爱脑万万要不得。
孙氏显然无法担当皇后重任,土木堡之变朱瞻基和孙氏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此次战争,不仅是大明二十万冤魂的悲哀,更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随着朱元璋大清洗,明初庞大的武勋集团人才凋零,但朱棣登基后,靖难功臣集团开始崛起。
经过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明英宗得到的遗产不可谓不多,我想李世民肯定无比眼馋。
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等武勋战死,直接打破文武相衡的格局。】
李世民:耶耶啊耶耶!你看看人家阿耶和阿翁,你给朕留下的这都什么烂摊子。
【相反,由于北京保卫战中于谦等大臣表现优异,文官领兵现象逐渐显现,文官集团迅速崛起,皇权被极大压制。
明朝中期以后皇权与文官矛盾加剧,皇帝的目光逐渐转向宦官,为宦官专权埋下伏笔。】
【土木堡战争的失败,明朝从此开始实行全面收缩战略。
明初实行卫所制,在京师附近设立的京营是明朝的精锐部队,是对外出征的主力。
但土木堡之变让京营几乎损失殆尽,明朝战略收缩日益严重。
明朝军事思想变得保守,战略从攻势转向守势。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南方倭患的严重,对明朝经略辽东也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尽管倭患最终在戚继光等将领的战略领导下得以解决,但明朝战略收缩却再也无法转变。
东北地区的战略收缩,导致辽东经营的持续恶化,最终使得女真族趁乱崛起,为明朝末年后金崛起埋下了隐患。】
【夺门之变加速了明朝统治的动荡,而且随着明英宗被俘虏,明朝政府从此蒙上了一层阴影,没有人再敢提皇帝出事的风险。
更严重的是,从此皇帝出宫变得非常困难,皇帝无法了解百姓疾苦,所有消息都来自于厂卫或者外臣,皇帝与百姓的直接联系从此切断。激烈的矛盾直接致使明朝末年各地起义此起彼伏。】
【自此之后明朝皇权和官权的冲突日益严重,随着皇权不断衰弱,明朝也退变成了大号的弱宋。
回想洪武大帝的霸气凌人,永乐大帝的威武雄壮,不禁令人唏嘘不已,曾经那强盛一时的大明王朝,在权力的纷争与皇权的衰落中,已然不复往日荣光。】
“砰!”一声巨响回荡在洪武朝堂之上,朱元璋咬着后槽牙呵呵冷笑:“弱宋、弱宋,好一个大号弱宋。”
正开心吃瓜的赵匡胤一个趔趄,这大明说得好好的,怎么又扯上自己,而且弱宋到底什么意思!
【后世对土木堡之变有种阴谋论的说法,说土木堡之变是文官集团对整个武勋集团和皇帝的谋杀,主要此次战败实在太诡异。
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明朝国土疆域之上,发生地附近就有两座明朝军事重镇,而失败主因是明军缺乏补给和救援。
明朝出动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陆军部队,明军有20多万精锐,敌军仅不到3万人,当时明朝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情报系统,装备骑兵最恐惧的武器(近2万人的火枪部队),但结果却是明军全军覆没。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废,太子也没有登基,“代皇帝”朱祁钰被人架空,土木堡之变后,京城在三日之内就集结了全国最优质的兵力和后勤补给,最大的受益者是文官集团。
当然这种说法有点站不住脚,那些在土木堡战死的文臣们,真的会为这些傻逼玩意甘愿去死?只能说时也命也。】
【但无论如何,官权开始凌驾皇权之上,自此之后,皇帝再想收回权力都会各种离奇驾崩。】
朱元璋、朱棣眯起双眼,‘好得很!好得很呢!!!’
【这里我得提个建议,各位明朝皇帝,如果想收回皇权必先整饬后宫,我想你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