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第1/1 页)
被称做萧先生的青年便是中书令萧逸的养子萧誉,承平元年出生,十五岁时因中 宫中御花园的清风亭内,当今天子武明泰正看着桌上的棋局,面色平淡,手上却紧夹着一枚黑子,迟迟没有落下。周淮与众侍卫宫女立于亭外,人虽众多,但皆恭穆肃静。站在最前的周淮虽也满面恭敬乖顺,但眼睛却在四周的人和物身上转悠,脑子里也在飞速的想着皇上此次反常的忽然召见,以及她来了对方却又不说话的原因。自半个月前,中书令萧逸因谋逆罪被诛三族,其父族、母族、妻族,再加上侍从和家奴,牵连人数达二千余人,除不满十岁的子女分别充为罪奴及流放千里外,其余皆被午门问斩,无一幸免。这萧家算是彻底完了,老太上皇气的卧病在床,但朝堂之上并无多大的震动,只是新的麻烦又来了。景朝新建朝不过三十余载,开祖皇帝武允昊将千百年来传承的三公九卿制改革成了三省六部制,可惜的是开祖皇帝武允昊英年早逝,虽然遗诏任命了四名辅臣协助十岁的太子处理朝政。但没料到的是,因四名辅臣不合,其中的萧逸和陈子觉把在梁州行宫静养的老太上皇请回朝来摄政了。首当其冲受难的便是另外二名辅臣,后来的事也能想到,必然是架空年幼帝王的皇权,变成了老太上皇与萧逸和陈子觉共理朝政,这样一来便让这三省六部制几乎名存实亡,虽设有三省,但三省之一的中书令萧逸却压着其他二省成为百官之首,在朝堂上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对待百官也是顺他者生逆他者亡,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为平民百姓倒是做了不少好事,颇得民心,所以百姓私底下也还是按旧制称呼其为萧丞相。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老太上皇渐渐年迈体衰,眼看皇权即将旁落,君臣之间的矛盾自然愈演愈烈。此次萧家的灭亡,只是矛盾的长久累积,被人为的激化爆发了出来。武明泰直接给萧家定下谋反大罪,还出动御林军在朝堂之上抓人,仅审了三天,就把连给萧丞相递折子求情的臣子都抓起来一块给斩了,然后又诛了萧家三族。当真是天子一怒,浮尸千里,一下子吓傻了一干大臣,纷纷猜测皇上突然强横无忌,就是因为老太上皇已时日无多,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要开始d夺q权和清算了。百官之中一时有的喜有的忧,但忧者恐是多数,毕竟这二十八年来,实际上是老太上皇执政,承平可以说是老太上皇的年号了。如今萧家没了,这空出的位置该谁来坐?青云直上权力巅峰的机会,谁不想搏一搏?而本该补上的左、右仆射皆因与萧家关系密切而被下狱严查,结果便是内史省的陈尚书和门下省的卫侍中二方党羽开始争势了。陈家是旧势权贵,权势和人才的积累,非卫家这开国后的新贵可比,但是卫家自开国以来却出了一妃一后。一方经营朝堂,一方后宫显贵,勉强算是旗鼓相当,而这之间的争夺不仅是二方党羽,还代表着接下来的新旧势力谁能占得上风。曾传闻,开国皇帝武允昊起初并无改朝中官制的打算,可后来却不得不匆忙废掉三公九卿制,改设三省六部制,就是因为世族旧势力与新贵之间激烈的争权夺势。对于那些根深叶茂错综复杂的庞大世家来说,他们的权势庞大甚至可以主动去挑选一个可与他们建成利益同盟的皇帝。这样的世家往往有上百年历史,风霜雨雪,屹立不倒,始终为自身利益而战,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主动去支持那些新权势萌芽和崛起,他们甚至还会压制那一个个野心勃勃的枭雄,虽然事实是无论谁赢,事后他们却总能分食胜利的果实,他们地位超然,蔑视那些新贵。而开国皇帝武允昊也颇厌恶他们的自视清高,所以就在初定天下后,他已经视那些旧权势世家如贪婪凶狠的狼群,威胁和肘制着他的统治,便大封旧属下封出了一批新贵,以作制衡。而当初刚倒戈投诚后帮武允昊拿下京都的陈萧二家,见武允昊大封那帮从龙之功的旧属下,高官厚禄肥差大部分被那旧属下得去,而他们曾谈好的条件和爵位虽都给了,但家族子弟却多被安排在无关紧要的闲职上,还时常遭那些新贵们的欺负打压。当时风头最盛的要数富可敌国的卫家,仗着曾资助武允昊起兵和女儿做了宠妃,便气焰嚣张,与看不起商贾出身的权贵世家自然是一山不容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