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中暴躁小道士(第1/2 页)
在华夏某不知名的山间,有一座不知名的小道观,那道观只有三间破瓦房,两边是客舍和斋堂,中间是供奉三清的主殿,你还别说,观虽小,五脏俱全。 主殿的正前方,是一个不知道传了多少年代的青铜香炉,看着就十分的古朴,地面是一块块三尺左右的巨大青石铺就的地面。 观里显得很静怡,虽然没什么香客,可是香炉中的信香,却是从来没有中断过。 三清殿内,有一个小道士,长得眉清目秀,体态修长,十七八岁左右的少年郎,一袭青袍,手搭浮尘,头上插着 簪子,端坐在三清殿中央,看着到是有模有样,口里不知道念叨着什么,似乎在诵道经,走近一听,却是····。 “三清保佑,太上保佑,三月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小道士嘴里就这样反复的碎碎念着。 额。 这,很尴尬啊。 小道士本名刘上,山下刘家村的人,十几年前,一场席卷华夏西南诸省的特大洪水,很不幸的降临了刘家村,而刘上的家人,也在这一场洪水下死光了。 兴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不想刘家的那个只有三岁左右的孩子,却活了下来,被一个塑料桶装着,挂在了树梢之上,本在山中道观打坐的老道士,忽然心血来潮起身下山,天可怜见,哇哇大哭的小刘上,就这样被老道士带上山,更名刘裳,为新生之意。 从此这座山中道观多了些生机,老道士远近颇有些名气,时常下山帮人修房补瓦,看病采药,一手医术救死扶伤,换取道观的香火。 刘裳从此以后就成了老道士的小尾巴,小小的人儿穿着小道袍,走路一摇三晃,粉粉嫩嫩不要太可爱,老道士念经,他坐着睡觉,老道士睡觉,他在床上翻着跟头,一会儿爬高高,一会儿一屁股墩儿,坐在老道士脸上,差点让老道士背过气去,老道士却笑眯眯的把他举高高,折腾了大半夜,直到老道士腰酸背疼,小屁孩才打着呼噜声睡去,嘴巴还留着口水。 就这样一晃十几年,就在去年的某个夜晚,老道士坐在蒲团上打坐,忽然睁开须发雪白的眉眼,轻声唤道:乖徒儿。 刘裳听到,放下手中的活计,乖乖的立在老道士跟前,然后缓缓跪下,有些不知所措.脸色惨然的道:师父…。 老道士慈祥的看着这个弟子,声音祥和平静,无悲无喜道:徒儿,为师仙缘以至,你不必悲伤,为师身后已打点一切,你若不想守着道观,就,就下山去吧,道观就还给公家,若你愿意留下,这片产业,足以养活你自己,只是,为师不在你身旁,切记不可再像从前一样了,不然为师去也去得不安心啊,唉! 刘裳闻声只是默不作声,此刻的他六神无主,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啊,是的,他是这样认为的。 虽然他跟着师父,这么多年他也算是聪慧,师父的一切,他都学会了,可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突然,还是忍不住哭了。 老道闻声也是心酸,却不想表现出来,反而嗔道:不许哭,为师功行圆满,你不高兴反而哭哭啼啼,成何体统,好了好了,打住。 刘裳眼角挂着泪珠,也不哭了,望着师父,跪的笔直,痴儿啊。 老道有欣慰,有叹息,不一而足道,暂压情绪道:你若留下继承为师香火传承,为师有一存思变神之法传你,若你下山,那就为我想办法将香火传下去,存思变神之法留与后世,你于世间寻一传承之人。 刘裳满是迷茫和悲切的眼神,诚恳道:徒儿从小失去了双亲,自从懂事起,徒儿就当您是亲人,徒儿愿意替师父传承香火。 老道更加的欣慰了,他其实中意的还是这个徒儿的,满意的笑了笑,抬手朝着徒儿招手道:你过来,靠近些。 刘裳靠近,老道用尽力气抬起右手,食指点在刘裳眉心,道:抱元守一,凝神静气。 不知过了多久,老道没了声息,刘裳默默跪着,保持着那个姿势眼角泪滴不断落下。 道观外下起了雨,吹起了风,风不大,带起阵阵波澜,吹拂着淡淡的哀伤。 刘裳成为了观主,渐渐的这座道观就少有人来了,谁能相信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能有什么本事? 这不!这位观主就混的越来越惨,几乎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 好歹也是21世纪了,无米下锅到不至于,只是某人不思进取,也算是跟他师父一样远近驰名,不过不是啥好名。 自从老道传他存思变神之法后,刘裳终于明白修道的乐趣,学起来内修一派,少出山门,所以山下的村民也逐渐忘记了上山的道观,渐渐被你吸引去了佛门的寺庙,那边倒是香火旺盛。 靠着师父留下的点点香火,苦修存思变神之法,也算小有成就,如今已经可以灵神出窍,去往肉身一里之内的任何地方,可就已经仿佛到了极限,再远也不敢去了,因为只要踏出这个极限,灵神就似乎被火灼烧的难受。 他只知道存思变神首先要在内心之中观想一尊神像,取代自己的魂魄,成为灵神,师父也没有叫他怎么修炼,他就只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