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页)
既然是希望事情平静的过去,那么尽管被送到澜台时青莲汗透重衣,昏死过去,为了避免劳师动众,嘉瑞还是狠下心来没有再为青莲传太医诊治,只好吩咐王礼好生照看。澜台从前朝开始就多不让人随便进去,嘉瑞心中厌恶吴德所为,便亲自抱着青莲的上了澜台,让一干众人等在长廊上。
嘉瑞小心的将青莲放在榻上,自己坐在一边静静的看着,心中有别样的情绪在暗自涌动。嘉瑞伸手捧起一缕青莲的散发,然后俯下身去,只觉一股若有还无的香气萦绕在鼻尖,让人心神荡漾。嘉瑞闭上眼睛,额头凑在青莲的颊边,感受着近在咫尺的温度,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复坐正。嘉瑞微微的抬手,散在掌上的青丝顺着指缝滑落,这些落入眼中,嘉瑞自忖,自己不恨,那绝对是假的。可是既然是恨颜澜毁了父王,那么将青莲招至宫中要置他于死地,何其容易,可为何却这般下不了手去?
看着面前安静的青莲,嘉瑞烦乱的心也一点点的沉静下来,还是赶紧把青莲送走吧,不然不知何时自己会压抑不住心中积怨多年的愤恚和那无法再潜藏的感情。嘉瑞起身走出房间,不再回头看上一眼,心中坚定,本就是取回属于我的东西,何须再连累他人!待得嘉瑞走后,侍候在侧的王礼走近青莲床榻,眼中流露出的沧桑让人难解。
嘉瑞这次离开澜台后在祭典前就再也没有去探望过青莲,端午大祭在即,嘉瑞离开朝华搬回了紫微殿去,因为四日后的大祭,皇后要去紫微殿和皇上同行,依孝礼去宸禧宫迎皇太后驾,然后从德阳正宫门出,率文武百官去地坛祭神。嘉瑞这次一反以往无所谓的态度,似是正心对待国中大祭。
嘉瑞这几日去宸禧宫晨昏定省,多是在那些朝臣去回事离去的时候,遇见臣子嘉瑞总会和颜问候几句朝事,虽只不过寥寥数语却大抵切中机要。一些平时指摘皇上荒唐误国的臣子此一刻也不再微词,因为眼前的皇帝并不是原先想象的那样的无知无能。
嘉瑞在宸禧宫自会见到童景瑜和童屹,童景瑜自是做出一副不亢不卑却也是不理不睬的样子,看在慧敏眼里,一副年少意气模样,嘉瑞面上倒也不甚在意。嘉瑞在宸禧宫遇见过童屹一次,也无甚多语,不过简单问候,但是二人都各存心思。童屹先去紫微殿的举动很是让人玩味,毕竟那次避祸出京,童屹回京后先去的还是吏部。不过现在童屹可没有时间多去想这些,因为端午大祭的时候,太后皇上皇后都要出宫祭神,城中关防是在时需要好好的布置。嘉瑞,慧敏,童景瑜,童屹,四人虽然都各怀心思,但是各有忙事,暗涌平息,宫中相安。
还有两天就是端午祭了,黄昏嘉瑞从宸禧宫中辞出,趁着夕阳的余晖,让侍卫们跟着漫步在宫中御道,让后向乐府出去。乐府为与宫中偏处,周围栽满竹柳,为得是消音,不过远远看去甚是幽静。日将沉暮,但是还未走到乐府便已经听到传来的丝竹雅乐。国之大祭礼仪繁琐,每个环节都有各次相和礼乐相配,一如迎神奏“中和之曲”,奠玉奏“肃和之曲”等等。从迎神奏乐开始,就需要乐工奏乐唱赞,而每一环节礼乐各不相同,因此端午大祭在即,宫廷乐师最是忙碌,需要排练太多的套的曲子。
主持这次祭祀大典的是礼部尚书顾庭宣,顾庭宣也是前朝老臣,又是童屹已故夫人顾锦怡的养父。由于童屹后来从彤枫楼中迎回素月母子,恰巧那时顾锦怡难产母女殒命,从此顾庭宣便开始疏离童屹,不过却舍不得外孙童景瑜。年近古稀的顾庭宣其实早就可以致仕,却不知为何一直留在皇城,也不谋求富贵荣华,守着礼部一做就是一生。
顾庭宣没有家累,除了早逝的养女便再无亲人,梓烨朝时他和林童二家走的很近,只是如今物是人非,故人皆去,年老萧索。由于端午大祭事忙,顾庭宣便索性住在了乐府,日夜督导,主持祭祀事宜。
嘉瑞一行人走进乐府,正巧看到一众乐师在院落里排练祭乐。管謦钟鼓,丝竹颂赞,很是一副大雅的场景。秦正清指导者整个乐队,让各个声部的旋律和谐交融一片,而顾庭宣领着礼部的官员指点着工作安排。
乐府中人见皇帝莅临,都弃乐跪拜。嘉瑞捡着些劳苦的慰词勉励众人。乐府的宫廷乐师不算朝臣,而礼部也不是朝中要职,因而乐府此间的人都不是接近皇权中心的人,如今皇帝亲自慰藉,各个人都是欢欣鼓舞,只愿在此次祭礼中好好报效。众人看着面前英气逼人的皇上,一贯以来的那些昏庸无道的流言早就抛去,只剩下对天子的敬畏。此刻只有秦正清和顾庭宣二人内心狐疑,皇上无故造访,莫不是为了青莲?
祭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