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4 页)
家妹妹鼓鼓的脸颊道:“你这小丫头,自己在这里享福啊,老实交待,那块比较好吃?”
李赫站在一旁,突然看到一道白影闪过,直觉地护在床上的两个孩子前面,喝道:“当心!”结果发现对方是一只大号的兔子。
于是巡抚夫人终于爆发了,明确指出,这些点心都是做给嘉儿宝贝吃的,别人统统没份儿。
是夜,三个孩子聚在客房里商量大计。好吧,准确地说是分成了两组,两个少年坐在桌边商量大计,而女孩子则蹲在地上在和解家的兔子密谋,小人儿把白日里自己剩下来的点心中以萝卜为原料的几个喂给新认识的伙伴,还振振有词地说:“兔兔乖,不可以挑食哦,萝卜很有营养的,都吃掉!”
而太子殿这里则纠结得多,初步计划是明天去向巡抚宣布一道密旨,令其尽早放下那个莫明其妙的观点,积极开展赈灾行动。并且在以同样的方法去邻省巡抚那里调粮过来。但是问题有两个,首先,在语句内容的组织上总要有几分自家阿玛的味道吧,不能差太多。太子小爷嘟嘟囔囔地想了数个版本,努力回忆自己平日里看到的御批,嗯,有任调官吏的,有科举的,有外交的……呜,赈灾的呢?怎么没印象了?
大抵是因为自家哥哥一直念念有词,赈灾,赈灾,喂好了兔子的小人儿也转转眼珠说了句:“此等赈恤之事,务须一有水旱立即赈恤,然后民得实惠……”顿时两个少年怔住,太子殿瞪圆了眼睛问道:“嘉儿,哪学来的?”
小女孩儿一脸的无辜:“哥,你忘记啦,我头两年练字的材料都是阿玛的御批嘛,写得多了嘛,多少还是有些印象的。”
李赫挑起眉:“圣上这是把嘉儿当作儿子来培养吗?”哪有小孩子练字抄御批的?
太子小爷耸耸肩说:“我是先生一手教出来的,小丫头读书写字都是阿玛教的,神秘兮兮的,谁知道怎么回事。”
不过不管是怎么回事,这会儿倒是帮了大忙,连带着其次的字迹问题也解决了。
小丫头擦了擦手,端坐在桌前,微微瘪着嘴说:“先说好,我不一定仿得像的啊,阿玛说写字要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也不是完全照着‘字帖’来的。”和两个少年商量了一番,组织好了语言,提笔挥出俊逸的字迹来,一点儿心虚的感觉都没有。
翌日一早太子小爷恢复成以往的白净少年,拿着准备好的“密旨”去会解巡抚。
赶着出门的男子一脸困惑地盯着眼前的少年,随即问了句:“你不是我府里的吧?怎么进来的?”
太子殿挫败地翻了个白眼,早知道这样自己还易什么容啊,敢情这巡抚仅有几次上朝的时候都没看清楚自己长什么模样的。颇为无奈地把盖了自己印章的折扇拿了出来,打算递给对方。
结果解巡抚风尘仆仆地说:“哎,你这孩子,这大冷天的,你给我扇子干什么?我赶着出门儿呢,有什么事情回来再说吧。”
小少年终于爆发了,咬咬牙说了句:“解振霖,小爷是来下旨的!”
作者有话要说:就是这么折腾的,别较真!
番外
我觉得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幼儿期之前的成长经历大抵是相近的,比如周岁之前基本上都是吃吃睡睡,后来便开始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认字等技能。
而学说话一般也都是从单个的词语开始,比如自己的名字,比如亲属的称呼,吃的喝的,玩的用的……我自然也是按照这个套路来的,慈爱而耐心的长辈们不厌其烦地教会我怎么称呼他们。然而人的记忆都是有限的,现在回忆起来,模模糊糊地只记得那个穿着鲜亮颜色衣服的小男孩儿,带着各种好玩儿的玩具,各种好吃的点心来到我的小床边,然后比比自己,一遍遍缓慢地重复着:“哥哥,嘉儿,叫哥哥!”大抵是因为出现的次数太频繁,或者是颜色太鲜艳,总之是留在了记忆中。
另外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便是有一天不知从哪里听说了“额娘”这个词,当时的自己很不能理解,额娘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像其他的人一样站到我面前来,或者像其他的物品一样拿到我手边来。后来模模糊糊地懂得了,大抵是因为没有,可是没有的话,为什么还要存在这个词语呢?
学会走路之后,发现原来我家很大,里面住了许许多多的侍卫叔叔们,侍女姐姐们,多到我很难记住名字,他们都对我很好,无论我逛到哪里去,他们都愿意拿点心给我吃,拿出漂亮的小物件给我玩儿,困了累了就送我回自己的小床睡觉。记得住称呼的也有一些,比如每天都会来抱抱我,亲亲我的脸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