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2/4 页)
年穿过古道进军羌塘时使用。
封常清坐镇龟兹,源源不断的把各种物资往皮山镇运送。他在安西最大的功绩,便是高仙芝出兵时作为留后,保证大军军需,现在依旧是这个角色,只是主将不再是高仙芝大将军,而换成了左屯卫大将军、扶风郡侯、四镇都知兵马使马璘了。
马璘将在王正见之后主边安西,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实际上每个人都明白若非王正见来安西时间短暂,调动不合规矩,否则现在马璘就该是安西的主将了。安西节度使的职位级别还不如马璘的虚衔左屯卫大将军,作为上司的王正见也并没有封侯,身份已经是无法和马璘相比。
新军在南山山麓反复扫荡,清理每一个能够遇到的羌人。到了后期,于阗王室尉迟家族也终于是出动军马,配合着安西新军行动。原本是侦察之后派出精锐进行偷袭,现在这个阶段已经不需要了。几个最大的南山羌人部落被安西新军强攻之后已经土崩瓦解,残余成了丧家之犬,再遇到于阗王室的兵马时也没有了以往的嚣张,这让于阗士兵觉得极为快意。
南山羌人被攻击后第一反应就是去高原上报信,所以马璘带着的一百余健儿在桑株达坂之下每日都有斩获。其实去吐蕃报信还有一条道路,那就是向北经由葱岭守捉入葱岭,再折向南经小勃律最后入吐蕃,这一条道路更宽敞,也更不容易被堵截,可是毕竟路途太远。走过这条道路的羌人本就极少,即便是有这样的羌人,也不会想到走着一条远路。
马璘设伏的地点极为隐蔽,前往报信的羌人一个也未曾逃脱过,战斗的痕迹每次都清理的极为干净,是以在桑株达坂设伏一个多月,消息根本就没有走漏出去。事实上现在即便是皮山镇的安西新军健儿们,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些日子自家将军去了哪里。
已经是天宝十一年的九月了,再过两个月多一点儿,大唐权相李林甫就要撒手人寰,上位的将是杨国忠。马璘站在雪溪边上,心想杜环应该快要回到安西了吧。
安西和长安之间最大的麻烦就是距离,马璘现在也很想知道杜环有没有成功激怒杨家,杨家有没有悔婚。杨家悔婚自然是最好的情况,如果没有悔婚,这个时候也不知道康青青得手了没有。
李林甫以法家之道当政数十年,大唐至少还维持着表面上的繁荣,武功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等到杨国忠上位,由于他毕竟资历太浅,各种问题立马就会浮出水面。
马璘明知这一切,却无法改变什么。长安那个烂泥潭,他根本不想去触碰。最好的状况,是能给他足够的时间主边安西,来完成夺取河中之地的梦想。
然而长安的政局还是不可不考虑,毕竟一道圣旨过来,就能让他一切的努力都化为泡影。安西军是大唐的,而不是他马璘的,纵然是安西新军,也是如此。安禄山在河北数十年,可以号令河北军为其卖命,这一点他还根本做不到。
第九十三章老将之死
马勇藏在一块石头之后,眯眼看着下面的山路。几个人影渐渐的看得真切,个个束发右衽,与羌人完全不同。
“是自家兄弟。”
马勇挥了挥手,身边的士卒们把手上的硬弩又收了起来。
来人越来越近,可以看清为首的青年二十左右,身高臂长,正是自家将军极为倚重的亲信田名远。马勇站起身来向着下边喊道:“名远,你不在皮山镇杀羌人,来这里做什么?”
他的声音极为响亮,震落了雪溪边一块石头,石头落入溪中溅起水花,把田名远也是吓了一跳。
“终于是到了!”田名远看到马勇,长出了一口气,大声喊道,“将军大人在哪,我奉封大夫之令到此,有要事见将军。”
“出什么事了?”马璘出现在马勇的身边,把马勇吓了一大跳。将军大人最近喜欢用游侠儿的手段,总是这般神出鬼没的,刚才还在营帐里,怎么忽然就出现在这里。
“将军,封大夫从安西传来消息,说都护大人十日内已经昏了三次,怕是要不成了,让你快些返回安西去。”田名远大声道。
马璘听了,心中猛然一紧。
史书上只说王正见天宝十一年卒于安西任上,具体时间语焉不详,不过却记载了封常清接任安西都护的时间是天宝十一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算上报丧奏章到长安和从长安到安西传旨的时间,王正见的病逝似乎正是这个时候。
“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啊!”马璘心中叹道。
这次离开安西到于阗,临走之时王正见的气色看上去很不错,比他刚从北庭到安西时要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