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1/4 页)
忘尘感觉四周的元力比外面的浓密了数倍,看见这个寺院那是建立在灵脉之上,为六角亭,正中端坐着弥勒佛,身旁有副对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被后是韦驮护法,镇守殿宇。其后就是大雄宝殿正中为如来,左右是普贤和文殊。大殿的后面是佛塔,乃是一些得道高僧坐化之后修建。
不过这个天禅寺给忘尘一股难言的感觉,地底深处又一声声情切的呼唤,引导着忘尘,忘尘将这一股异动压在心底不露声色,“我感这天禅寺恐怕除了万佛宗圣地,神州大地万千寺院没有一家比得上!”
素袍老僧眼中平淡无波,而静心和尚去却丝毫掩饰不住得意之色,“那是,赵居士我们天禅寺……”
静心和尚刚说到这里,就发现素袍老僧警告的眼神,顿时发现自己失言,讪讪的笑了一下,掩饰自己的尴尬,“看来我修心还是不够,应该面壁思过!”静心赶紧补救。
忘尘装作没有看到,向着素袍老僧道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我乃方外赵家弟子顶莲,晚辈冒昧的请问高僧法号!”
素袍老者双手合十,“阿弥陀佛,佛门讲究六根清净,四大皆空,遂有法号,了却凡尘,腹中空空唯有我佛,佛祖化身万千普度众生,无我无性,遂贫僧早已斩去执念,遂无法号,亦无性命,居士如果非要找一个代号的话,称贫僧老和尚即可!”
忘尘心中一惊,斩去执念乃是万佛之中的大境界,道家有斩三尸的说法,其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未尽自己和佛门是敌非友,何必用佛门他法来饶其本心,若是其有幸度过此劫,却也可以让你欠下自己因果,“高僧,虽然我对佛法见识浅薄,但是是我闻言《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中有一言,彼出有坏之智身,是大顶旋言词主,亦是智身自超出,妙吉祥智勇识者,诵彼殊胜真实名,是甚深义广大义,无比大义胜柔软,初善中善及后善,此又何解?法号与姓名又是和解,我佛又是和解!”
素袍老僧闻言浑身一震,面如土色,“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回归本心而已;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佛法大道何止万千,居士执念了!”
忘尘暗叹这个老和尚佛法深厚,“我受教了,那我佛之中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佛佛有神通,佛佛有法号,天心纯净回归自然,正所谓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三大境界!不知高僧如何见解!”
素袍和尚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眼中混沌一片,显然他的佛心乱了。
第二四六章 天禅寺的忧虑
忘尘转念一想,想债不是和佛宗扯破脸皮的时候,“我佛经典,大千世界,万千浮屠,具有恶善!”忘尘此意乃是说万千世界变化太多了,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但是言语之中模棱两可,特别是对于素袍和尚这样的高僧,佛法精通,总会相互比照,如果悟通了的话,却是修为大进,不通的话将会百年苦修覆水难收。
但是忘尘此言放在静心和尚耳中确实坚定本心之意,认为忘尘在点化素袍和尚,顿时对于忘尘更是感激,刚才忘尘和素袍和尚论法,已经让静心敬佩不已,刺去更是让那个静心把忘尘当成了自家人,而躲在密室中窥探忘尘的方丈,此时也是迷惑不已,这个忘尘浑身没有一点佛性,却对佛法如此精通,将素袍和尚论败,让方丈不敢小瞧忘尘,同时心中也起了让忘尘做天禅寺客卿的心思。
静心和尚见素袍和尚陷入沉思,便上前引路,“赵居士,没有想到居士对佛法如此精通,但是本省却察觉不到一丝佛性,这是怎么回事!”
忘尘淡淡一笑,将体内的无天真力按照《大佛顶首楞严经》运转全身,顿时忘尘浑身笼罩了一层金光,这是佛门之中中等的心法,忘尘却早就知道,此时正好应对一下场面,“家祖只是偶然间排以被告人所赐,修炼了《大佛顶首楞严经》,而后又结合道家无为,两相结合之下,除非刻意为之,否则他人无法察觉佛性。”
静心一副原来如此的样子,而方丈也恍然大悟,心中起了研究一下道家经典的心思,却不知道如此一来让自己佛心受创,给了忘尘可乘之机,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谈。
静心,“赵居士,方丈有请!”
忘尘随着静心赖在方丈的禅房之外,只见禅房大门已开,方丈双手合十端坐一座佛莲之上,宝相庄严,“如此穷乡僻壤,没有想到竟然遇到赵居士如此高人,难得,难得,善哉,善哉!”
此时忘尘早已经应在了灵魂修为,《大佛顶首楞严经》功法却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