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页)
用的那种遮脸的东西。不过在现代,这种东西并不多见,聂浩然现在在国青队训练场上展示的时候,只好以两张牛皮纸合在一起代替一重纱布了。
牛皮纸在现代,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关于国家青年队训练要用,负责配合国家青年队训练的那些工作人员,很快就用车拉了不少过来。聂浩然学着在前朝时候,师傅逼他训练时候一样,竖起了几根竹竿,再在上面圈上一个比足球直径大一半的圈,蒙上双层的牛皮纸,就算是设立好了这九重纱。
古代没有精良的仪器,不可能测量出球踢出的速度,所以自然也不可能以踢出的球速来测算脚力了。所以射纱,是古代蹴鞠坊间唯一计量一个球员脚力的方法。而这射纱还有一个考验技术的成分在里面。
这立住九重纱的竹竿,也是有讲究的,每根竹竿之间的距离,必须相隔六尺七寸。早在远古时代就有说:“布指知寸,布手知尺”,但是这种计量方法经过一代代改良,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比如早在商代,一尺只相当于现代的十七厘米左右,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一般身高都能计量到一丈的高度,那个时候,因为男人身高差不多有一丈左右,所以才有了“男人大丈夫”这个说法。
而在尺寸计量发展到宋朝,每尺相当于现代的三十一厘米略多。这六尺七寸,按照聂浩然的眼中标准来布置,在现代人眼里是两米多一点。这九根竹竿,合计距离则是十七米左右。
射纱人所站立的位置,是距离第一根竹竿四丈,也就是现今十二米多一点,大概相当于罚点球的距离。古代选择球头和队员的时候,就有很多沿用这个标准。穿一、二纱者,可另谋出路,穿三重纱者,可为散立,射四重纱者,可为左右竿网。破五重者,则可为头挟或正挟,六重者可为跷球(也就是副球头)或球头,若能穿破七重纱布,便可择为国脚。
聂浩然把这一些规矩和标准,都说给了崔鹰和赵明他们听之后,就布置好了这九重纱,然后自己就准备给大家示范一次看看。不过这个时候,一向爱出风头的崔鹰跑过来说话了:“浩然,让我先来试试吧。”
“行么?这不可不光是只要求力量的?”聂浩然一边用小腿颠着足球,一边问着崔鹰。而在他说完之后,赵明也凑过来说话了:“我说鹰子,你成么?你没看到那洞,只比足球大那么一点点啊。”
崔鹰这家伙把胸膛拍的“嘭嘭”做响,牛皮吹的那是撑破了天:“哥几个瞧好吧。咱是什么技术,还能被这玩意难住?”黄博武大概是有点看不过眼了,他凑了上来说道:“那,鹰子,哥们跟你赌一把,怎么样?”
“怎么赌?”崔鹰丝毫没有示弱,立即接下了挑战。不过黄博武有不是直肠子,这家伙跑到那九根竹竿旁,看了看竹竿的距离,又摸了摸牛皮纸的厚度后在又跑回来,一脸认真的问崔鹰:“你小子估计自己能射穿几重?”
崔鹰刚开始就帮聂浩然一起搬过牛皮纸,知道那玩意的韧性和厚度,看看黄博武认真的样子,这小子笑着说:“哥们虽然脚力不是特强,但是射穿六重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以他的脚力,曾在比赛里就在对方门前三十多米的地方射进一球,在国青队这一群人里,这家伙的脚力,也算的上是拔尖一流的主了。
黄博武估计也是在计算崔鹰的脚力,略微思量了一下,他便着眯眼说道:“你说六重是吧,哥们刚才想了一下,你小子要是能射穿五重,你、赵明、浩然和常越一起,今天晚上法国大餐,哥们一个人包圆了。”
“好!这可是你说的,别到时候赖帐了。”崔鹰听黄博武这么一说,立即受不了激的就要抬脚踢球。不过这时候黄博武又贼笑着拦住了他。
“咋了?”
黄博武嘿嘿一笑:“你小子要是连一重都射不破,那怎么算?”崔鹰听黄博武这么一数,立即向旁边“呸呸”的连吐了几口唾沫星子,怒眉张扬的吼着:“我说小武子,你丫也忒看不起哥们了吧。”
黄博武依旧那副笑嘻嘻的样子:“先说好,一重都射不破怎么算。”崔鹰可是被气的连胳膊腿都颤抖起来了,这丫怒吼一声喊道:“哥们要是连一重都射不破,法国大餐请你们吃到下场比赛为止。”末了他似乎还不解气,又添了一句:“饭后的娱乐休闲,哥们也一个人给你们包圆了。”说完他又要起脚踢球。
“先别射,咱家先找好证人。”黄博武大概等的就是这句话,他一边跑到崔鹰前面拦住了他,一边嘻嘻笑着向聂浩然、常越和赵明点头道:“哥儿几个都听到鹰子这丫的话了吧?”聂浩然等人自然对这样的赌斗相当有兴趣,反正不管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