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他看了韶泰一眼,又说:“韶先生,苏木的书法和才华刚才你可都看到了。名师难得,可要想找个能够传承衣钵的好弟子却是更难。既如此,不若就收了苏木这个弟子。”
韶先生却摆了摆头:“不妥,我是县学教谕,士子若要入我之门必须是秀才,而且还得是庠生,此乃公器,丝毫乱不得。”
高先生叹息一声,一脸惋惜:“确实是这个道理,可叹。”
苏木却道:“韶先生想错了,晚生可不想进县学。”
韶泰有些惊讶:“此话何意?”
苏木:“晚生又不是想吃廪米,也不需要庠生的虚名。只想照夕侍奉在先生门下,学些真实学问。晚生久闻韶先生乃是个洒脱之人,又学问出众,这才心向往之。今日见了先生,怎么却拘泥于小节了。不但如此,学生另有束修奉上。”
韶先生听苏木说得真挚,是人都喜欢听人夸奖,不禁老怀大慰,笑道:“谁要你的束修,你若想学到真本事,平日有空,不妨来县学旁听,又没人赶你走。”
苏木却摇了摇头,从怀中掏出那六十亩地的地契用双手奉上:“先生不贪私利,晚生敬佩之至。可礼数不可废,这拜师礼却不能不出,还请先生不吝收下。”
高师爷:“苏木一片心意,韶先生就收下吧。”
韶泰这才点点头:“我若不收,倒显得矫情,孔圣人收徒,还要让学生送腊肉。”就伸手接了过去,他见苏木递过来一张纸片,本以为是礼单,可定睛看去,却吓了一跳:“这……”
顿时将地契还了回去,怒道:“苏木,你当我是什么人?”
苏木见韶先生视钱财如浮云,心中倒也佩服,这个老夫子倒是迂腐了,不过人品却相当地不错。
就笑道:“先生,这六十亩地可不是送与你的。”
韶泰奇道:“却是何意?”
苏木解释说:“这地本是我家祖产,先祖有遗训,不得无故变卖或者送人。我家三叔和四叔听说晚生要求一名师进学,就将这六十亩地拿出来,说是地中的产出用来做学费。学生就将这六十亩地交给先生代管好了。先生不爱钱财,可县学却需要用钱,若是将这每年的产出用来昌明文教,却是最好不过。”
来县衙之前,苏木已经将这事从头到尾想得明白。明天中午家族就要开宗祠,如果苏瑞声过继到长房,家中长辈有众口一词让自己将地交给苏瑞声,作为晚辈的他根本无力反抗。
既然如此,何不跳出苏家这个小圈子考虑问题。只要将这地交给一有权势或者有威望的人代管,三叔和四叔拿自己也没有任何办法。
如此,或许还能拖延上一段时间。
只需拖延上两年,到那时候,苏木却不是如今这般潦倒的光景,届时自可大大方方地将地契要回来。
时间,苏木现在需要的是时间。地契交给苏瑞声,就等于落到三叔四叔手上,到时候,两家将名字一改,自己也是莫得奈何了。
还不如将地契交给韶泰保管,这老头是个道德先生,让他代管苏木很放心。
至于地租收入,每年那六七两银子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这还是寻常年份,若碰到灾害,扣除官府的赋税,弄不好还赔进去几个。
交出去倒也不心疼,这地,权当是固定资产保值,要想靠地租发财,根本就没有可能。
如果气候不好赔了钱,就让韶老头子头疼去吧!
……
听苏木这么一说,韶泰神色大动,立即激动起来。
说起来,县学还真是挺穷的。每年也就拨下来些许廪米,二十个庠生一分,根本就剩不里多少。剩余部分还得用来维持自己一家十余口的生计不说。县学考试用纸、请刻书匠刻书刻题,日常还得主持地方上的文化活动。这桩桩件件都要花钱,虽然县衙门也会出一点,可一年下来,自己却要倒贴补进去不少。
别人当官为吏是越做越富,他为人正直到刻板,却是越来越穷,见苏木有这份心,顿时感动起来。
思索良久,才叹息一声,将地契收了:“好好好,不愧是我名教弟子,你这个学生,我收了。”
高师爷哈哈大笑:“恭喜韶先生收得一佳弟子,择日不如撞日,不若现在就行拜师你,我来做个见证。”
韶泰显然也是喊满意自己能够收得这么一个有才的学生,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问:“苏木你可有表字?”
苏木:“尚未有?”
古人年满十六就会取字,他刚穿到这个世界,至于以前是否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