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起身就要离开。周雨轩忙说:“眷诚兄请留步,小弟有事请教,还望不吝赐教。”詹天佑这才勉强坐在原位。周雨轩问道:“眷诚兄一心要在中国修铁路,不知为何?”詹天佑傲然说道:“铁路的便利是我朝之人所难以想象的,沟通四方,转运客货,是富民强国之本。”周雨轩又问道:“李中堂修了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却用驴马牵引;宫内西苑的铁路则用人力,有诗云:宫奴左右引黄幡,铁道平铺瀛秀园;日日午餐传北海,飙转直过福华门。这就是眷诚兄心中的中国铁路吗?”
詹天佑脸色顿遍,几番想要争辩,可终究无话可说,最后犹自嘴硬:“我来此可不是听你羞辱的。”
周雨轩又问道:“若列强如几十年前纷拥而至,眷诚兄觉得北洋诸军能否抵挡?眷诚兄纵然修成铁路千万里,不过是方便了列强军力调动,劫掠大清而已。”
吴仰曾这时在一旁说道:“来此之前听闻周大人醉心洋务,开一方新气象,今日大人此言,与朝中守旧之辈无异。”
周雨轩转过身来答道:“述三兄此言不敢苟同,小弟非是守旧之辈,否则也不会大费周章请诸位来此了。在下只是想告诉眷诚兄,为何他会四处碰壁、举步维艰而已。不过在东北,诸位大可一展心中抱负,人力物力,尽管开口,只要是各位所需,小弟一定尽力满足。邀诸位前来,就是要借诸位之力,开创一个新的局面,为我中华走出一条不同的路来。诸位如有此意,请满饮此杯。”言罢一饮而尽。三人看周雨轩说得肯诚,也都干了这一杯。
唐绍仪接着周雨轩的话问道:“不知周大人所说的不同的路可否能与我等详细说个明白?”
“少川兄游历甚广,也知我大清地大物博,岁入一亿五千万白银,为西方诸国几倍。近年大练新兵,置水师与威海,屯淮军于北洋,所费国帑不知凡几。若列强再欲强加刀兵,不知可否御敌于国门之外?望少川兄教我。”
唐绍仪思索半天,长叹道:“吏治腐败,文官弄权,武官畏死,上至朝廷下至小吏皆以私贪国帑为常,随兵饷亦不能免。武备弛废,虽置有坚船利炮,却无可战之兵,如真若大人之言,则危如累卵。”
“我辈难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但强国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辈先行一步,后来之人亦可少行一步,但尽我等之力,亦是我等责任,有岂可因畏难而轻言放弃?我所说的道路亦是最艰难的道路。强国先从我做起,先从强盛一方做起,如若东北可强盛如列强之程度,则不畏列强强权相逼矣。”
三个人面面相觑,真是想不到面前这个少年竟然存了如此的心思,人虽然年少,但志向却是高远。难道我们这些自诩精于洋务之辈连个少年都不如吗?归国后倍受冷遇的心又开始热了起来,也许在这个少年身上,真的可以实现自己少年时想做又一直没有做成的事情。
周雨轩知道这些牛人不可能自己发点什么王霸之气就乖乖听话的,今天这番话能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就行,来日方长,我就不信我这一百都年后的人还收拾不了你们,忽悠愤青我可是最拿手的,于是笑着说道:“时辰不早了,诸位仁兄先行歇息,明天在做商议。”送三人回去休息,周雨轩自己还是兴奋不已,自己真的是人品大爆发了。前些日子还哀叹人才太少,一转眼就弄来了这么多的牛人,简直有点暴发户的感觉。想着想着,朦胧睡去、
第十五章 大跃进
不管这帮人是怎么想的,既然来了就得给我干活。第二天周雨轩开始分配工作。唐绍仪这个后世的总理自然是总管的角色,目前协助王殿文管着钱和后勤工作,梁诚、唐致尧、潘斯炽也去了王殿文手下,分管各方面的杂事。邝荣光负责鹤岗煤矿的建设和生产。周传谏去七台河铁矿,吴仰曾去七台河钢铁厂,陆锡贵去七台河金矿,詹天佑和梁如浩自然去铺铁路,鹤岗到七台河,够他们忙乎一阵的了。不过詹天佑主要的工作是组织兵工厂的生产,尽快让兵工厂运作起来,至少先完成子弹和炮弹的复装工作。唐国安、蔡绍基让这两个后世清华和北洋大学的校长先领几个人编教材吧,有了教材好让他们办学校啊。张康仁准备出一份报纸,就任《东北日报》第一任社长。剩下的人让詹天佑他们几个负责人自己分配,毕竟自己也都不熟悉谁都擅长什么,总之是都别闲着。
人员分配完成,放下话来,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机器设备也都给弄,就是两点,一是尽快把矿山和工厂都运作起来,二是注意培养技术工人,以保证以后的扩大生产。有了老王爷的资金支持,自己底气也足了。
又快过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