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3/4 页)
出现,却把这些功劳一概揽到了自己头上。
尤其是长毛新败之后百战军当可趁势追击,说不定不用多少时候,武昌就又会重新回到张震的手里。
以后整个两湖,只怕只有张震之名,而再无曾国藩的湘军,可是现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湘军又该如何处理?
曾国藩倒显得并不是如何恼怒,面色也不见有多难过:
“张震能够打仗百战百胜原也没有什么希奇,人家打人家的,咱们打咱们的了败了谁也不要互相埋怨,要怪只能怪咱们没有本事
康雪烛有些不太情愿,站起了身说道:
“大帅这场功劳本事是咱们的,和他张震又有什么关系?请大帅上书朝廷,弹劾张震,以定张震之罪!”
“西才坐下,坐下,你终究还是太年轻了。”曾国藩让康雪烛坐了下来,长长叹息一声:
“西才,咱们拿什么弹劾人家?张震既然这么做了,那就是心里早就已经有了把握。你现在去弹劾他不定反而还会被他倒把一的!
你告他抢咱们功劳?可张震会说那是他们打下的,真真假假谁又能分的清楚?你告他在岳州打了一个大胜仗吗?打了胜仗反要受到弹劾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张震早就拿捏准了这点以这才会有恃无恐,这个人做事要是会害怕的话他也就不会有今日之局面了”
正,面色间有些诧异意思,说话欲言又止,曾国藩本来本来就心情不快,这时见了这样更是不快,只催促着赶快说又发生了什么。
“大帅,张震来”
“谁?谁来了?”不光是曾国藩,所有湘将领也都一齐站了起来。
“大帅,是江苏巡抚张来了。”
“他来做什么?难道是打了胜仗之后,洋得意之下,跑到这来羞辱咱们吗?不见,不见!”曾国性子急,第一个大声叫了出来。
“不,见!”出人意料,曾国藩居说出了这样的话。
曾国怔了一下,曾国藩让左右先行退下,然后当着自己九弟的面,意味深长地说道:“忍,不要忘记了咱们的忍字!眼下张震得势,咱们唯有一个忍字才能和其抗衡!”
曾国想了一下,恍然大悟,自己的这一位哥哥,当真把个“忍”字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当初湘军才立,曾国藩办湘军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军饷了,数万人马,天天都要吃饭,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是湘军却得不到朝廷的正当供饷,况且曾国藩规定的军饷标准还很高。
初办湘军之时,招募军队无饷可供,曾国藩专派郭嵩焘回籍筹借军饷,又赖衡州知府借给他十万两准备修城墙的钱,后来打了湘潭第一次胜仗,十万借款才由湖南藩库报销。
当时,武昌形势吃紧,朝廷连番下旨让他自湖南出援武昌,他迟迟未动。其中原因主要是皇帝命他率兵千里迢迢,援救湖北,而且一路征战,竟未提军饷自何而出。没有军饷如何出征?
他让人各处求助,恳求商绅捐资,犹如泥牛入海,毫无消息。
恰在此时,有个在籍户部候补员外郎杨江要求捐助。曾国藩闻讯自然高兴,但杨江提出个条件,让曾国藩代他上奏皇帝,准许为其祖父在原籍衡阳建乡贤祠。曾国藩是了解其中原委的;杨江的祖父杨键是湖北巡抚,道光二十五年病死。
死后其家属便活动地方官入奏道光,请求建乡贤祠。而有人反映,杨键官声很坏,有严重的贪污、受贿行为。
道光帝闻奏,不仅未允其入祠,且把上奏请入祠的地方官臭骂了一顿。这件事闹得轰动京城,曾国藩时任职詹事府,熟知此事,曾为杨家而不耻。
如今,为了军饷问题,要亲自出面为一个贪官申请入乡贤祠,一是不合儒家道德规范,再是要冒风险,弄不好自己要背上恶名。可是,为了军饷所逼,曾国藩竟同意为杨键写了奏折。
奏折封送之后,杨江当即捐助两万白银,还说等皇帝批复后再捐五万两。杨江带头捐款,其他官绅也不能旁观,一下子捐了十万余两。这点钱虽不多,但总算解了燃眉之急。
谁知湘军初战不利,在“东征”的途中吃了败仗,退回长沙。吃败仗是个打击,长沙官绅齐骂曾国藩无用,使他抬不起头,而雪上加霜的是,咸丰帝看了曾国藩请杨键入乡贤祠的奏折,下旨申斥他,还降了他两级官衔。
这些事情,曾国藩都咬着牙齿忍过来了,皇上的斥责,或者是乡绅同僚的耻笑,曾国藩从来都没有反在心上过的,只有忍才能度过一切。
“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