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页)
疏朗的蓝天在上海并不多见,丝丝络络的薄云划过天空,流莺一般。
谭央看见徐治中的时候,他正守着一个古旧的木匣子发呆,看他神游外方的样子谭央犹豫着要不要进去,李副官见状便殷勤的在门口说,“参谋长,谭小姐她来了!”徐治中连忙抬头,看见谭央便笑了,那笑热切而温柔,久别重逢一样。
他叫谭央在他身边坐下,当着谭央的面,他缓缓打开了木匣,就在盖子打开的那一瞬间,谭央的心也被晃得一颤,木匣里竟是一柄古制的四弦八度小阮,泛着乌亮光泽的暗红色修长琴杆,黄中透白的浑圆面板,侧板上还刻了明朝末年扬州制阮名匠的名字,可以说,这是一柄堪称珍宝的阮。徐治中把小阮小心的取出来,奉到谭央面前。
谭央见状,立时紧张了起来,她急急站起身跑到门后,向盥洗架上的脸盆里倒上水,仔仔细细的洗了手,又拿纱布认真擦干手上的水,这才谨小慎微的接过琴。捧着手里的小阮,像捧着个初生的娇嫩婴孩,她连大气都不敢出。
看她爱不释手的抚着琴弦琴柱,徐治中便回身取出抽屉里的香炉,点上香后笑着怂恿她,“试一试,你试一试。”谭央含笑点头,小心谨慎的为小阮调起了音,只几声,谭央就发起了痴,这是一柄型绝音美又保养得法的好琴,她问徐治中,“这小阮,哪儿来的?”
几年前,谭央在一家琴行见过一把标价极高的小阮,毕庆堂见她多看了几眼便要给她买下,谭央没答应,还意兴阑珊的劝他,勉强算是把好琴,却比她自己的那把高明不到哪儿去,真正的好琴是花钱买不来的,要看缘分。
自古以来,在清高自傲的士大夫阶层,真正的雅物是花钱买不来的。能让物主割爱的,不是以物易物,便是当权者的强取了。谭央懂得这个道理才有此一问,徐治中抬起手摸了摸鼻翼,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几十年前,我外公用一箱珍本善本的古籍,换来的。”听他这么一说,谭央忽然想起她手头的那本小阮曲谱,便激动的问,“那么这小阮?”徐治中微微颌首,尽量稀松平常的说,“家母的遗物……”
看见谭央有些僵硬的手,徐治中无奈的开口道,“先慈不愿良琴空置,辞世前告诉我,要琴赠有缘人。哎,这三十来年,除了我母亲,我就认得你这么一个会弹小阮的人,早想给你,又怕你多想,更怕你推辞,”说到这儿,他把装琴的匣子向谭央的面前推了推,“我看你是真的爱惜它,那就收下,放我这儿没人会弹也是明珠暗投。你若是觉得这礼重,那琴就还是我的,想弹的时候,你就来我这儿!”
其实徐治中的话并没有说全,他母亲临终前是要他琴赠有缘人,可这有缘人,却是他徐治中的有缘人。那位颇具才情的江南闺秀病入膏肓时,最割舍不下的东西便是这柄小阮,按徐治中叔父的意思是要叫这琴陪葬的,徐治中当时年岁虽小,却也觉得理当如此。母亲撒手人寰前当着他叔父的面,将小阮交给了儿子,还对儿子说,“别叫它去地下陪我,我舍不得,将来你找位会弹小阮的夫人吧,万万不要让这名器蒙尘,”想了想,她又无奈的加了一句,“若是太难,那就生个女儿,教她弹小阮,总之,不要辱没了它。”
谭央将手重新划过琴弦,郑重的问,“伯母在世时最爱弹什么曲子?”徐治中看着谭央的眼睛,不假思索的说,“《清商乐》。”谭央点头,随即深吸一口气,缓缓的拨动琴弦,她的动作与神态有着宗教仪式般的虔诚,这虔诚是一位乐者对另一位乐者发自内心的敬意。
悠扬清越的琴声伴着香炉里的袅袅烟香回荡在高大空旷的建筑里,空灵而婉转,肃杀寂静的军营也由此有了疏离悠远的美。谭央投入的弹着小阮,她没注意到,此时徐治中看她的眼神,几近痴迷……
这一周的时间过得飞快,读书、弹曲、观画、写字,他们做英文的填字游戏,他还教她下西洋棋。徐治中是个内心极度丰盛的人,足不出户,他也能引着谭央兴致盎然的玩上一整天,当然了,这根由还在于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谭央面子上一向是规矩乖巧的,可也心思活络爱玩爱新巧,纵观她的整个童年少年时期,最缺的就是玩伴,这同龄的异性玩伴就更是没有了。徐治中走进她的生活,也在她的生命中,霍的一声,展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那周六,谭央临走前,看见徐治中宽大的书桌上新摆了只养金鱼的白底蓝花细瓷大缸,缸里放着鹅卵石和稀稀疏疏几丛水草,没有鱼,只养着一只憨态可掬圆头圆脑的小乌龟。谭央问他怎么想起养只乌龟?徐治中却含笑不语。
没过多久,看着谭央坐的汽车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