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从陟�谡庵炙�降亩傥颉�
还有一种就是两个人打到天翻地覆,三天三夜,不分胜负,最后携手而哈哈大笑,大叫你悟了吗,这边也大笑回答,说我悟了。到底是什么,作者自己也所不清楚,后来就安了一个名词,叫破碎虚空。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量变引起质变,就象那个网络游戏中打怪升级,经验一到,白光一闪,升级了,哈!真好,这就悟了。
上个茅房撞一下头也悟了,走路摔一跤也悟了,吃个饭也悟了。所以最后那个佛像也给丢到茅房里去,不拜佛也不敬佛,张嘴就骂人,骂佛,因为什么人都不用靠,我自己就能悟了。
这个和那个心理学上在无比苦恼后,突然间明白到自己是作茧自缚,从精神受困中解脱出来,是差不多。
所以说禅宗最后都变成一种日常的学问,类似于哲学和心理学,没有那种神佛的内涵存在了。
禅宗的思想对于破解人思维上的误区,去除一定思想上执著偏见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思考过程在禅宗中又是要给打破的,这种矛盾的说法也曾经让黎明智迷惑不解。
后来通过大量的研究,就着这个前人的注解,慢慢地黎明智也领悟到这个禅宗的悟,就是说人的思想就像一条大河,奔流不息,永不体止。
这个禅师通过犀利的语言机锋,在瞬间把你的思想给逼到死胡同里,脑子里面是一片的空白,或者是直接给你一棒,把你给一下打蒙了。
就象那奔腾不息的河水,突然从天下落下一块巨石,把这个水流给彻底截断,上游之水未来,下游之水已去,就直接露出那一段河床。
这一段思想空白的瞬间,就是那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境界。
这一点,黎明智慢慢地也可以体验到,他不是自己打自己一棒,而是拼命看书,不求甚解,最后看到大脑都麻木,在那一瞬间,思想上也是一片的空白,什么的念头也起不来。
但是就是这样领悟到了,好像也没什么作用,几分钟后,那个思想又象那个潮水一般涌来,又恢复到原来的那般摸样,根本就保持不住这种心境。
如何能够一直保持着这般思想上的空灵,也就是王重阳所说的“活死人”境界,黎明智可是费尽了苦心,但是都是不得其门。
能够在短时间内使这个思想处于这个失灵的境界,好像没什么神迹的出现,也不会说在那一瞬间就获得那大智慧,只是感觉大脑中一片清凉而已。
感觉前面就是一层纸,一捅就破,但是就是真的明白过来了,也没什么作用,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而有一丝毫的改变,就是你自己也不会有半分的改变。
达摩祖师曾经说过,禅宗只可以传六代,到了后面,佛法也就不存在了。就是说这个禅宗在最后已经是变成了一种思维的游戏,人间的学问,没有了佛法那种法力无边,大智大慧的内涵存在。
黎明智就这样在禅宗中转了一圈,最后是毫无收获,又转了出来了。
那个时候,对黎明智影响最深的就是台湾的南怀瑾,他算得上是黎明智了解到知识最为渊博的国学大师了,无论是这个道家,儒家,禅宗,佛教,还是密宗的学问,他都有很深的涉猎。
关于这方面的国学著作,南怀瑾有十几本的书,每一本都能使人耳目一新,讲出了国学的种种奥妙感觉。
传统的国学,最难的就是那个文言文,不好理解,文字中牵扯到各种典故典籍,具有很深内涵存在,一个词都需要用一大段的文字来解释,还会有几个涵义在内。
所以黎明智一开始就是通过南怀瑾的著作来了解这个国学的。通过他的书,黎明智知道了这个佛法的浩大,据说这个南怀瑾曾经花了三年的时间通读了整套的大藏经,那可是有几百卷的经书不止。
南怀瑾最后获得了无比深刻的佛法体验,在很多的问题上都能一通百通,具有很大的智慧,这就引起了黎明智对这个佛经的兴趣。
那个佛经可都是文言文,可不是那么容易读懂的,他也没有那么大量的时间去研究,黎明智也只能通过后人翻译过来的来了解佛经。
但是一看,就给佛经中那博大恢宏的世界给震撼,一种从灵魂里面所透出来的震撼,带来一种内心深处的强烈激动。
普通人的世界观范围局限在自己身边一个很小的范围,所以一生都在追求如何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赚钱养家,生儿育女和种种生活享受。
见识大一点的人,他的世界观范围可能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