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页)
下一句,“反正玉瑶的亲事已经定下来了,对方家里想孙子都快想出病了。所以急忙就要行‘六婚之仪’。现在是说媒,下聘,换帖之事都办完了,只等着准备好嫁妆,定好日子就迎亲合巹了。所以大嫂还是想一想这嫁妆你到是凑还是不凑吧,若是凑就尽快去找我,咱们三个将钱凑到一块,给玉瑶买套头面戴。”
这里娶亲一般礼节比较繁琐,须按部就班,循序办理。
所谓的“六婚之仪”是指说媒,下聘,换帖,相亲,迎亲,合巹等六个环节,其中说媒就是找镇是的媒婆,或者是男女双方的亲眷为其说媒。下聘自然就是纳采,小定,大定之类的。而相亲一般是指小门小户的人家,偷偷的瞄上一眼对方,或者是父母爹娘偷看,或者是自己偷看一下。在当时高门大户的女眷一般不兴此礼。
第048节:准备嫁妆
更新时间2014…9…22 7:04:25 字数:3213
换帖就是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一并写到帖上,反复对证,看有无相克。待一切无有不妥之后,双方会写一张定帖,写明男女两家曾祖,祖父,父亲三代中讳,官衙,尊称,议亲人等,主婚尊长,家资情况诸条,然后两家把各自的定帖用红绸包裹,选个黄道吉日送给对方,谓之“换帖”。
既然北玉瑶的婚事已经进行到这一步,那就是已经十有八九完成了终身大事。而且既然对方急着抱孙子,那就是说这离迎亲也就不远了。
至于嫁妆的事,大户人家一般女儿到十岁左右就开始备嫁,一备就是好几年。
而小户人家就没有那么麻烦了,家里宽裕或者是父母舍得,那就带过去一些嫁妆,若是没有的,也一样嫁女儿。只是娘家面子上不太好看,女儿到婆家也不太吃得开罢了。
凌氏终于把此行的目地说完了,然后沉着脸拉着北湘就欲走,却迎面撞上了手握两串糖葫芦的北焰。
北湘看到糖葫芦就吞了吞口水,凌氏也是一怔,问北焰,“这是啥?”
“自家做的小吃食。”北焰将糖葫芦递给了北湘,“拿着吃吧!”
北湘乐呵呵地接了,连带着凌氏的脸上都好看了不少。她回头瞄了一眼北雪,又转头对苏氏道:“大嫂好好想一想吧,玉瑶出嫁你这个做长嫂的不拿出点体面终是不好看。依我看不如就我们几个算到一起准备一份嫁妆,虽然你是长嫂,可我和老三媳妇也不和你计较了,咱们均摊了,每人一份。”
北雪算是听明白了。说来说去,凌氏就是想让自家摊一份嫁妆钱。或许是自家摊了,她就能少拿一些出来。如意算盘倒是算得精准。
苏氏自然知道小姑子出嫁,她要表示一下的。可也知道和这个到处占便宜的小叔子媳妇又能有什么好事,就笑道:“他二婶,我自有打算,你自顾自的就行了。”
凌氏瞪了眼睛,“大嫂,别怪我没提醒你。玉瑶的婆家可是个秀才出身,到时候人家中举做官也指不定。若是你现在不巴结,日后人家光宗耀祖了,你可巴结不上。”
凌氏说完,头也没回地就走了。
北焰走过来,坐在苏氏的对面,轻声问:“娘,小姑成亲,咱们真不去?”
苏氏叹了一声,“能不去吗?别人不好,你小姑毕竟没对咱们怎么样。就算是你爹活着,他定是要给你小姑备嫁妆的。”说着,又叹一声,“也不知道这成亲的日子定在了哪一天,咱们该准备个什么嫁妆才好。”
好在北玉瑶成亲的日子,订在了一个月之后。这就给了苏氏充分的赚钱时间。
她并不是不想给北玉瑶添置嫁妆,而是不想和凌氏掺和到一起罢了。
越是到了婚期的临近,北家老宅那边越觉得忙。姜氏每天倒腾着北玉瑶的那些嫁妆,总觉得不是少了这样,就是少了那样,今天添一点进去,明天又添一点进去,只添得凌氏肉都觉得疼。
凌氏一见苏氏那边也没有动静。看起来这三人合力买头面的事儿也就算泡汤了。就直接拿了两百钱送到姜氏手里,其它的一概没有,姜氏看着那两百钱,气得直叫肚子疼。
凌氏看到婆婆不高兴,反而叫苦不迭,“娘,你也知道我们家玉河是个没出息的。平时咱们都在一起过日子,有个什么收入,钱都积在了您那里。到了农闲时节,玉河又是个懒人,天天歪在家里也不出去做工,您倒说说我们能攒下几个钱?要我说大嫂那边应该多拿一些才是,她是长嫂,理当如此。而且最近大嫂家在镇上开起了面馆,听说每天的食客络绎不绝,大嫂要是不多添些嫁妆给玉瑶,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