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页)
也省事多了。
锅里厚厚的一层浮油,加入干豇豆干萝卜花等炖一锅,当早饭的下饭菜。
除夕的早饭还是跟往常一样,是熬的香香的杂粮粥,下饭菜就是一盆儿油汪汪带腊肉味的炖豇豆萝卜花。
孩子们盼着中午那顿大餐,心痒痒难耐,根本吃不下早饭。
李氏指着四个宝,郑重说道:“谁要是不吃够两碗粥,就别想着吃中午饭!”
四个宝只得数着碗里的米粒儿,花了比往常多一倍的时间,才吃完李氏规定的两碗粥。
饭后,李氏和儿媳妇就忙着中午的大餐了。
桃家村的习俗是除夕中午吃大餐,晚上喝团圆酒,吃腊菜,守岁吃饺子。
桃三爷买了十斤新鲜猪肉,给桃长贤送了两斤当年礼,剩下八斤一半剁成馅炸丸子,一半切成条炸酥肉。丸子和酥肉都离不开鸡蛋和红薯粉子,李氏干脆把装红薯粉子的罐子搬到灶房备用。
油罐里的菜籽油也是新榨的,李氏倒了小半到锅里,吩咐张氏加大柴火,炸东西必须要火大才行。刘氏在灶边搓丸子下锅,李氏拿着竹捞子在油锅里不停翻动,炸至金黄就迅速捞起来,沥干油,继续再捞。
婆媳配合默契,很快一盆炸丸子,一盆炸酥肉,一盆炸豆腐泡都完工了,李氏让张氏把灶膛的火熄掉。
刘氏提醒李氏道:“娘,还有花生没炸呢?咱们再炸些小面食吧,过年村里的孩子来窜门,咱也有吃的招待。”
“哎哟,真把这茬忘记了,这会还来的及,长贵媳妇,你先别烧火,去粮仓把剥好的花生米拿来。”李氏真忘了炸花生面食的事。
张氏赶紧从灶后起身,去粮仓拿花生米,刘氏也忙着和面,准备做些小面食。
刘氏一边和面一边说道:“娘,五花肉裹上鸡蛋和红薯粉子炸出来的酥肉挺香的,咱按照这个办法把花生也裹上炸出来尝尝,正好盆里还剩些蛋糊糊。”
李氏看了看盆里剩下的用鸡蛋和红薯粉子搅成的蛋糊糊,赞成道:“这个法子好,咱先试着炸点吃,好吃再多炸些。”
张氏把花生米拿来,听了刘氏的提议,也说好,激动的赶紧烧火去了。
李氏把花生洗净,拿一些裹上蛋糊糊,下锅炸出来,金黄酥脆,的确好吃。李氏高兴的把花生米分成两份,一份裹蛋糊糊炸,取名叫酥花生,跟酥肉一个姓!另外一份花生还是直接炸,撒些咸盐了事。
大宝又拖着几个尾巴溜到灶房里,李氏给他们一人抓了一把酥花生,孩子们从来没有吃过,都笑眯眯的说好吃。一把吃完还想再吃的时候,李氏不给了,说是花生吃饱了,午饭就吃不下,孩子们才悻悻然离开。
这时,刚成亲几天的永盛,精神焕发的敲着锣,挨家挨户的通传:今晚酉时一刻准时到族里祠堂聚餐,下酒菜自备白米饭族里提供。
永盛在桃三爷家传达完,又去了桃五爷家,传达完毕,永盛和长正两个新婚不久的兄弟伙,溜到院外僻静处,神神秘秘的交流了好一会儿,两人才红着脸鬼鬼祟祟的离开。
永盛路过桃三爷院门口时,大宝几个从院门背后跳出来,吓的永盛手里的锣都掉地上了,大宝道:“永盛哥,你脸咋这么红?”
永盛支支吾吾了几句,逃了。几个孩子疑惑的盯着永盛的背影,三宝喃喃道:“永盛哥准是偷五奶奶家的鸡蛋了!”大宝明显不信,但也想不出其他原因来,也懒得猜了,正好桃三爷端着一碗浆糊出来贴春联,孩子们一拥而上围着爷爷看。
长富嚷道:“靠这么近干啥?都散开点,你爷手里的春联都铺不开了。”
桃三爷哼着曲儿,把手里的对联展开抹上浆糊,让长富帮着扯住一头,两人在门框旁比划着,长贵站在远处,观察春联是否对齐,一旦歪了,就赶紧指正,直到春联对齐了,桃三爷才用手轻轻的把春联拍到墙上。
孩子们也学会了,站在长贵的位置开始瞎指挥,刚说完左边高了,马上又改口说右边高,桃三爷气的吹胡子,让长贵把臭小子些赶走,不让他们捣乱。
长贵也惯孩子,笑了笑也不管,只是把自己的嗓门提高了,让桃三爷以他的意见为准。
前院七扇门上全贴上了春联,大宝和二宝识得一些字,大宝指着上联念着:“爆竹千声同辞旧岁”,二宝就念下联:“梅花一点独报新春”。三宝兴奋的指着横批嚷道:“大!大!我认识这个字,这是大!”
桃三爷笑道:“横批四个字呢,你就认识个‘大’字,其他三个念啥?”
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