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做出来的馍馍才更好吃。
“娘,我来切莴笋丝吧,你歇一歇。”张氏接过菜刀,熟练的切丝,切好的莴笋丝装满了一小盆,放了些盐和醋,又加了些青红的腌制剁椒,拌匀了放一旁。
婆媳三人忙完手里的活,聊起种菜的事情。
“娘,今天去河边菜地,几个嫂子都开始撒菜种了。”刘氏起头。
“是呃,娘,我和大嫂问了下,没什么变化,还是种些油菜白菜豆角。”张氏跟上,“不过呢,咱家比别人多一样豌豆苗。嗬嗬!”
李氏瞪了儿媳妇一眼,“我看你咋还我一把豌豆种。”
“娘,我用豌豆尖抵豌豆种不行啊!”张氏有些撒娇的嫌疑,但对李氏很有效。
“娘,我们今年多种点豆角和萝卜,多晒点干菜吧。”刘氏道:“过年回娘家,带了些青菜种子回来,咱们村还没人种过,听我娘说,这青菜和青菜头很适合做腌菜。”
“呐,午饭后,咱们婆媳三个就收拾菜地种菜吧。”李氏做了下午的农活安排。
这时候族学学堂里,很多孩子已经坐不住了,仔细听甚至能听见咕咕咕的声音。但是孩子们还是不敢乱动,私塾先生是非常严厉的,平时看起来瘦瘦弱弱和蔼可亲,可是一穿上长褂子,拿着戒尺,脸严肃的就跟带了个面具似得,一早上都不会换个表情。一旦抓住睡觉说话走神的,就要挨戒尺了,手心被打的又红又肿,还不敢哭。大宝和二宝听课还是很认真的,至今还没有挨过打。
族学只有上午授课,然后留下课后题目就散学了。庄户人家的孩子下午还要帮家里干活,特别是春耕在即,当这群捣蛋鬼鞠躬说完先生再见,都鸟兽般一哄而散。
有的孩子掏出书包里剩下的红薯赶紧垫肚子,这些孩子都是邻近村子的,因为路途稍远,孩子们都习惯带个红薯或窝头。桃家村的孩子就不用了,三两步就狂奔回家了。
大宝二宝跑回家,发现三宝和四宝没有跟往常一样在篱笆墙外等着,有些纳闷。兄弟俩放好书包,就去看妞妞。
妞妞正呼呼睡得正香,大花蹲在椭圆的圈里眯眼瞌睡,听见声响,只睁开一只眼睛,看了大宝二宝一眼,继续眯眼瞌睡。。
两宝转身出来,二宝就喊开了:“三宝,四宝,我们回来了呃!”
没有预期的欢呼声,此时,三宝和四宝正在桃三爷怀里寻求安慰呢,噘着小屁股窝在爷爷怀里哼哼唧唧。桃三爷在正房朝外面喊了一句:“去地里喊你爹回来吃饭。”
“哦!”大宝二宝俩长跑运动员又往自家地里跑去。
灶房里,刘氏拿着一个约莫手臂长的擀面棍正在一个大木板上擀面,手脚麻利技术熟练,很快一张又圆又大厚薄均匀的面皮就擀好了,剩下的活就由李氏接手了。
李氏倒了很少的油,在面皮上均匀抹了一遍,依次在面皮上撒韭菜末、腊肉丁、蒜末、葱花和盐,然后从一边慢慢的卷面皮,直到面皮最后卷成长柱形,就用刀切成均匀的小截,每一截两端封口后用手掌一压,一个韭菜饼就做好了。
刘氏拿着韭菜饼到刷了油的铁锅里去炕,张氏在烧火,炕饼子特别讲究火候,不能太旺,也不能没火光,还要保持锅里温度均衡,妯娌俩这么多年配合的很默契,炕出的饼子外皮焦黄酥香,内里软嫩多汁。
刘氏陆续从李氏手下拿来韭菜饼,贴在锅里,然后用木铲子不断翻动,滋滋的声音从锅里传来,饼子外面包裹的白色面皮慢慢变黄变脆,包裹在饼子里的腊肉丁也渗出了香浓的肉汁和着韭菜的香味弥漫开来。
金黄的韭菜饼慢慢出锅了,放在小簸箕里晾着。很快,小簸箕就堆满了。
刘氏忙着炕饼,没注意三宝、四宝什么时候站在小簸箕前,两个小矮个儿眼睛正好与饼齐。
“两个小馋猫!”刘氏笑骂道,“啥时过来的,也不吱个声。”随手捻起锅里几个掉落的脆饼渣渣,给两人喂。
喵呜~!真正的馋猫也来了。呼噜呼噜讨好的在刘氏小腿蹭。灶房突然多出两个小子一只猫,虽不是很拥挤,但很影响炕饼,转身之间不仅担心碰着吃货娃,还担心踩着更小的吃货猫,“大花站远点,踩不瘸你!”
四宝附身抱起大花,三双眼睛,两黑一黄开始盯着韭菜饼咽口水了。
张氏从灶台后面起身,看见三只馋猫样儿,笑的合不拢嘴。她把另一口锅洗干净,添上水,开始烧火,水开了就放入洗好切碎的莴笋叶子,洒些葱花,放几滴醋,一锅简单的青菜汤就算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