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页)
她俩刚一进来,老板娘李氏竟就笑开了花,接了东西后麻利的算清银钱,期间里间的姑娘似乎叫了那婆子往身边说话,还往这边不住的瞧。
王氏和杜瑕都没在意,结了账就走了,然后又去买了些东西,这才往书肆去。
王氏不怎么识字,往往见了书本就头昏脑涨,也敬畏这些,便不大敢往里头去,只叫杜瑕自己进去慢慢挑选,自己在隔壁的茶铺吃茶等着。
这书肆是老字号了,掌柜的和伙计都十分厚道,且王氏自己也面对门口坐着,眼珠子时刻不离,并不会有差池。
自打搬到镇上之后,杜瑕就时常往书肆里来,或买笔墨,或买纸,手头宽裕了之后还会一个月买上一两本书,这种行为放在百姓人家的小女孩儿身上着实罕见,是以掌柜的和伙计就都认熟了她。
这会儿见她进来,平时没什么表情的掌柜的也难免露出点笑模样:“又来了?”
杜瑕跟他行了礼,又问好,这才去后头翻书。
因着杜文爱书成痴,不仅有肖秀才和牧清寒两个藏书大户鼎力支持,他自己也拼命抄书,陈安县城市面上常见的书籍竟也读了个差不离,连带着杜瑕也跟着狂看,所以大部分竟不用买!她虽不能像兄长那样记住全部,可次数多了总能记个七七八八,自觉整个人都渐渐充实起来。
可饶是这么着,那些动辄要价几十两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乃至律法、人物传记等平时还是见不着,对杜瑕而言也有些可望而不可即,因此她便趁着每次过来买东西的时候小心翼翼的看上十几页,既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又不至于弄脏弄坏了书。
而掌柜自己家就有女孩儿,并不反对女孩儿读书,很是佩服她小小年纪这般上进,不光对她这种蹭书看的行为不反感,还会主动提供小板凳,着实叫杜瑕感念不已,因此从头到尾自己用的笔墨纸砚都从这边购买。
看了几个月后,杜瑕差不多就拼凑起了对这个世界的大体认知:
这是个架空的朝代,号大禄,风土人情、经济风物酷似盛宋,行政科举却又类似明朝,它刚从战乱中诞生不过十多载,却因为执政者的特殊出身而早早进入了经济的高速恢复和发展期,各地虽然还时有天灾人祸发生,可总体却是一片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杜瑕用随身携带的手帕仔细擦干净手,去书架边取出前次看的那本律法书慢慢啃。
专业书籍一般都十分晦涩难懂,可杜瑕却不敢不看,不仅要看,还要努力记住,这是她上辈子结结实实得出来的教训。
哪怕就是用不上呢,好歹心里有个谱,不至于什么时候稀里糊涂的就把自己给挖个坑埋了。
按理说这种书籍十分有用,况且轻易不会更改,蹭书看终归不大好,杜瑕原本也打算咬咬牙买下来的。哪知细细问过掌柜的之后才知道,大禄朝律法规定极其详细严格,一整套律法书足足有八个大类九十多本,几十斤重,要价二百三十多两!
杜瑕听后几乎要呕出血来,她虽然赚的多些,可花的也多,旁的不说,就是日日读书练字便是好大一笔开销。如今她用的文房四宝也都渐渐换了好的,开销更巨,几乎能养活一户农家。
且光是练字一天便要写满十张纸,再加上画图更甚,一刀纸用不满六天,光纸一个月就要一二两银子;墨条也常买,中间还零零散散的买了几十本书;还有针线彩绳羊毛、首饰匣子、珠花等零七碎八,花的时候不觉得多,回头一算也有几十两出入;去年又买了一座山……私房竟有些不够。
她原不爱开口跟家人要钱,只要强忍,预备下个节日再大赚一笔再说。
如今,暂且继续蹭着吧。
刚看完两页,她就听到又进来几个人,原也没在意的,可就听那人随手翻了几本书之后竟对掌柜的抱怨起来:“这都两个月了,怎得竟还没有新的?都是这些陈词滥调,翻来覆去说烂了的。”
掌柜的还是那副不咸不淡的样子,道:“话本也不是好写的,外面传什么咱们就刻印什么,去年到这会儿的都在这里了。”
这年头却不讲究什么独家出版,只要外面流传的,书铺或是印刷铺子都可以自己刻了来卖,只要注明原作者是谁就可以。
话本?!
杜瑕的耳朵不免竖起来,而且她对“竟然有小女孩儿公然跑到这里来买话本,还嫌弃更新太慢”这一现实十分震惊,本能的往那边看去,然后就愣住了:
这不是方才铺子里的那位小姐么。
虽然那会儿没看到模样,可衣裳打扮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