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1/4 页)
只是,久别重逢,到底是件令人喜悦的事情,而且严青旻出落得这么好,看上去温文尔雅,已有几分文人士子的气度。
严清怡放下心底略微的不舒服,笑着又问:“阿旻怎么突然想起进京来了?”
严青旻笑道:“如果说冠冕堂皇的话,我该说想念长姐了,事实上是济南那边的人听说姐跟平王定亲,想来求个人情,以后能关照一下严家子弟。我还带了袁先生的信。”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只信筒。
严清怡迫不及待地抽出信纸展开。
信上主要说的就是严青旻。
说严青旻在学问上进益很大,以他现在的水平,通过童生试毫无悬念。这几年严青旻虽然掩饰得很好,但是在他日常行事谈吐中,时不时也会表现出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喜欢剑走偏锋独辟蹊径的野心。
故而袁先生迟迟下不了决心,是否该让他走科考之路。
京都人才济济,不乏高人名士,希望严清怡能够请个名师好生劝诫严青旻,以期指引他走上正途。
信中既有对严青旻资质的赏识与称赞,又有对他心性的惋惜与担忧。
严青旻何其幸运,能够有袁先生如此替他打算。
严清怡感慨不已,放下信,诚挚地问道:“阿旻,袁先生说希望你能在京都再读两年书,你自己是怎么打算的?”
严青旻道:“京都有好几位大儒,文人墨客也多,如果能有幸拜见一二,跟着他们学习一段时日最好不过……对了,二哥没有再习武吗,怎么在王府里干木匠活儿?”
严清怡笑道:“这里是七爷的宅子,阿昊吃住都花费七爷的,所以每个月交一两银子。他还继续练着,不过并不用天天学,隔天学一次就成。”
薛青昊骄傲地说:“从这个月开始,我每天可以拿八十文的工钱,一个月合计有二两多银子。除了上交的一两,还能有闲钱请师傅喝酒。”
严青旻恍然,看着严清怡问道:“我住在这里是不是每月也得交一两银子?”
“不用,”严清怡道,“你还小,阿昊是今年才开始交,你也等到十四岁,有能力养活自己了再说。”
严青旻慢吞吞地道:“我手头上有银子,”从荷包里掏出那张二十两的银票,“来之前,祖父给了我银票,可以到钱庄兑换成银子,也可以直接当银子花用……”
第158章
正值月中; 圆盘般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际,洒下清辉一片。
窗户纸被照得朦朦胧胧的; 映出梧桐树枝桠的黑影。
严清怡大睁了眼睛,脑海里全是严青旻看似平静的面容还有他慢吞吞的声音; “这是银票,能当真的银子用。”
这话; 分明另有所指。
严青旻记得她当初撕掉的那张银票。
他肯定记得!
那时候他才七岁; 竟然一直记到现在; 而且特地在这时候提起来打她的脸。
严清怡百思不得其解; 严青旻为何对她的敌意这么大。
从幼时到现在,她自问并没有任何对不起他的地方。
以前家里生活艰难,是她辛辛苦苦赚了银钱供他读书; 也是她隔三差五买点零嘴小食给他和薛青昊解馋。
唯一觉得于心有愧的就是; 她跟薛青昊都随了薛氏去,独独把他留在严家。
可那是她能决定的吗?
薛氏与严其华合离带走了薛青昊; 而她是严其华怕惹麻烦上身,把她赶出家门的。
她又以什么理由再带走严青旻呢?
况且,那段日子她跟薛氏拮据得恨不能顿顿喝稀粥; 又哪有心力再顾及他?
再者,说到底; 她也不过是姐姐; 是个刚十一岁的姐姐。
他为什么要把诸般责怪都加到她的身上?
是不是; 这就叫做多错多?
是不是最初她就不该多管; 这种种事情就落不到她头上了?
严清怡重重叹口气; 想起严青旻要读书的事情,又是头大。
她根本一个士子都不认识,连章越都还是七爷出面请的,又哪里认得什么大儒名士?
实在不行,让严青旻跟薛青昊一道好了,就只怕章越不肯收。
毕竟薛青昊就是跟着认字读书,而严青旻却是巴望着科考举仕,两者大有不同。
严清怡思量来思量去,直到外面隐约传来三更天的梆子声才终于有了困意。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挣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