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1/4 页)
小心翼翼地接过玉玺,程普仔细观看了一会儿,然后面露喜色,对孙坚以及帐中几人说道:“此物,确系传国玉玺无疑。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玺印一面有八字篆文,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相传,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与石上,将此石载回献于楚文王,楚文王命人剖开此石,得到美玉一块。后来秦始皇令良匠雕琢此玉,命李斯篆刻八字与玺印之上。始皇驾崩之后,子婴将玉玺献给了我大汉高祖。后来王莽篡政之时,孝元皇太后曾用玉玺击打逆臣,导致玉玺坠地,崩坏了一角,事后用足金镶之。今日主公得此宝物,乃是祥瑞之兆,天意将要主公登基。主公应尽快返回江东,别作良图。”
孙坚笑道:“德谋之言,正合吾意。大军休整完毕,某便向天子辞行,返回江东去。”
孙策忽然插言说道:“父亲,我军能攻入洛阳、父亲能得此宝物,全赖师父运筹帷幄。依孩儿看,此事,是不是应该和师父商量一下?”
孙坚沉吟了一下,又低头看了看程普放回到桌案上的玉玺,迟疑的说道:“敖君侯虽然为人光明磊落,待人亲厚,可是此事非同小可,咱们就不要节外生枝了,尽早返回江东。等回到江东之后,为父在亲笔手书一信,将此事告知敖君侯。”
见孙坚说的坚决,孙策也不敢在说什么,只好把心中的念头压了下来。
孙坚的大帐之外,一名军士屏住呼吸,把耳朵趴伏在账幕上偷偷的听着孙坚等人的谈话,把帐内众人的对话,一字不差的听了下来。然后悄悄离开了大帐,向着城外袁绍大营的方向跑去。
翌日,德阳殿内,刘协高坐在龙椅之上,侍立在刘协身边的宦官,挺着尖锐的嗓音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王允迈步走出了班列,大声说道:“启奏圣上,车骑袁绍等十四路诸侯,已在洛阳城外侯旨,静候圣上召见。”
刘协闻言冷哼一声:“他们,还有脸来见朕么?当初在虎牢关驻足不前,坐失良机,若不是皇兄奇袭洛阳,朕怕是还要在皇甫将军家的酒窖中暗无天日呢!”刘协重掌朝政之后,重新重用起一批被董卓罢黜的文武官员,皇甫嵩和朱儁等人尽在其中。
见到刘协意气用事,刘虞出班奏道:“启奏圣上,圣上应以宽怀待人,连国贼董卓,都得以厚葬,更何况是前来勤王的袁车骑等人?且历经董卓之乱后,朝廷百废待兴,正值用人之际,圣上万不可寒了诸侯们的心啊。”
钟繇、杜畿等人也是出班相劝,刘协这才勉强答应了下来,下旨召袁绍等十四路诸侯,卸去佩剑、衣甲,着朝服趋步上殿。(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七章 唇枪舌剑
袁绍当先步入德阳殿中,在他身后,跟随着袁术、陶谦等十四路诸侯。一行十几人趋步向前,走到大殿中央的时候,袁绍率先跪地拜道:“臣车骑将军袁绍等十四人,拜见吾皇,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协坐在龙椅之上,略带不满的说道:“起来。”
听出了刘协语气中的不满,袁绍站起身来,单刀直入的说道:“启奏圣上,先前在虎牢关,非是臣等观望不前,实是冠军侯用高祖留下的圣器赤霄神剑相逼,让臣等驻守在虎牢,臣等身份地位在冠军侯之下,不敢不从啊。”
袁绍的狡辩,反倒把敖烈给气乐了,开口说道:“袁本初,人嘴两片皮,凡事不是你说是怎样,就是怎样的,当初本侯极力劝你进兵,你的说法,和现在不大一样?当时,曹孟德也在场,难道单凭你一面之词,就能歪曲事实了么?”
袁术从袁绍的身后站了出来,向刘协说道:“启奏圣上,曹操和敖烈乃是一丘之貉,自然是要为敖烈说话的!包括孙坚和公孙瓒在内,他们就没一个好东西,圣上大概还不知道,敖烈表面上忠君卫国,实则包藏祸心,现今,传国玉玺就在敖烈的手上!”
袁术的话,让刘协大吃一惊。传国玉玺在十常侍之乱的时候遗失,至今下落不明,袁术身为一镇诸侯,决然不会用传国玉玺来开玩笑,难道说。传国玉玺真的落在了皇兄的手里?刘协微微侧过头,看了敖烈一眼,他看到敖烈脸上也带着惊讶地神色。显然对此事一无所知,看到敖烈的神色,刘协的心也就安稳了下来,本来刘协就不太相信敖烈会做出背匿玉玺之事,只是传国玉玺太过重要,刘协不得不谨慎一些。
“你是说,本侯背匿了传国玉玺?”敖烈有些好笑的问向袁术。
袁术理直气壮地说道:“没错!你和孙坚乃是一丘之貉。这传国玉玺,孙坚昨日已在建章殿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