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武为人醇朴,蓄着八字式的胡子,活像一
个老学究,在谈吐中才表现出一些革命家的崛强风格。陈潭秋老是一本正经,教员风味十足。
包惠僧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闻记者,爱任性谈笑。他们都不多谈理论,对实际问题的探讨则
表现得更为起劲。
湖南代表是毛泽东与何叔衡。何叔衡是一位读线装书的年长朋友,常常张开大嘴,说话
表情都很吃力,对马克思主义懂得最少,但显出一股诚实和热情的劲儿。毛泽东也脱不了湖
南的土气,是一位较活跃的白面书生,穿着一件布长衫。他的常识相当丰富,但对于马克思
主义的了解并不比王尽美、邓恩铭等高明多少。他在大会前和大会中,都没有提出过具体的
主张;可是他健谈好辩,在与人闲谈的时候常爱设计陷阱,如果对方不留神而堕入其中,发
生了自我矛盾的窘迫,他便得意地笑了起来。
日本留学生代表是周佛海。他是一位很活跃的青年,那种湖南土气似乎早已消失殆尽,
看来风流潇洒,倒像是一个老上海。他对日本的社会主义运动谈得头头是道,对大会的筹备
工作也是积极参加。
大会预定举行的日期逐渐接近,但陈独秀先生仍未赶到。我们函电交驰,催促他和广州
的代表速来出席。这样等了好几天,作为广州代表的陈公博携着陈先生致各化友的信件终于
赶到了。陈先生的信中除说明他辞职尚未获准不能抽身出席外,并向大会提出关于组织与政
策的四点意见①,要求大会在讨论党纲党章时予以注意。
陈公博对于陈先生的主张并没有多加说明。他带着他的漂亮妻子住在大东旅社,终日忙
于料理私事,对于大会的一切似乎不甚关心。在一般代表心目中,认为他像是广州政府的一
位漂亮的青年政客,而他与我们所谈论的,也多是关于广州政局的实况。
六月下旬,预定到会的代表都已到齐,立即便开始了大会的筹备工作。上海代表是李汉
俊和李达,代表上海九个党员;我和刘仁静代表北京十五个党员,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
代表武汉的八个党员,毛泽东、何叔衡代表湖南约十个党员;陈公博代表广东约七个党员卜
王尽美、邓恩铭代表山东的八个党员;周佛海代表日本留学生中的两个党员。合计代表十三
人,党员五十九人。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则约在三百五十人左右。这就是中国共产主义
者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夕的全部阵容。
我们交换意见的结果,决定七月一日正式举行大会,开会地点借用法租界蒲石路博文女
校的课堂,多数代表也就寄住在这间学校里。议事日程共有四项:一,党纲与政纲;二,党
章;三,中心工作与工作方针;四,选举。在大会召开之前,几位主要代表还会商过代表的
资格问题,结果认为何叔衡既不懂马克思主义,又无工作表现,不应出席大会;并推我将这
一决定通知毛泽东。他旋即以湖南某项工作紧急为理由,请何叔衡先行返湘处理。因此,后
来出席大会的代表只有十二人。
党纲与政纲是难于拟订的,但我们都觉得非有这一文件不可。我们同意现在不必有一个
详细的党章,只要有一个简明的党章要点就够用了。我被推举为这两个文件的起草人,汇集
陈独秀先生和各代表所提出的意见,先行拟出两个草案,再交由李汉俊、刘仁静、周佛海等
共同审查。
我首先草拟了一个党纲政纲草案,题名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宣言》。其要点大致包括共
产主义者的基本信念、中共的组成、它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共将经由无产阶级专政以实现共
产主义等等。李汉俊等人虽不完全同意这个草案,但认为可以作为讨论的基础。马林看了这
个文件(由张太雷译成英文),却提出了较严格的批评,表示这个草案在理论的原则上写得
不错,主要缺点是没有明确地规定中共在现阶段的政纲。他指出这个文件表示中共将支持民
61/151
… Page 62…
《我的回忆》第一册
主的民族的革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