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页)
县文庙 在东安坊,是为县学。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沈朝聘建。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前为大成门,后为崇圣祠。四十二年,知县陈瑸增建明伦堂于殿右。五十四年,巡道陈瑸改建崇圣祠,以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雍正十二年,贡生陈应魁建棂星门于泮池之前。乾隆十五年,廪生侯世辉等捐资重建大成门,左为忠义祠,右为孝悌祠。
县城隍庙 在镇北坊,康熙五十年,知县张宏建。乾隆十年,知县李阊权修,有记。嘉庆十二年,知县薛志亮乃广其规,建两廊。而安平镇亦有城隍庙,乾隆十四年,水师副将沈廷耀建。五十年,副将丁朝雄修,自后叠修。
第四部分典礼志(6)
嘉义县
社稷坛 在县治东南,康熙二十四年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治东南,康熙二十四年建。
先农坛 在县治东南,雍正五年建。
文 庙 旧在县治西门内,康熙四十五年,署知县孙元衡建。乾隆十八年,知县徐德峻改建于西门外,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后为崇圣祠。
武 庙 在县署东北隅,康熙五十二年,参将翁国祯建。
天后宫 在县署之左,康熙五十六年,知县周鍾瑄募建。
城隍庙 在县署之左,康熙二十四年建。
邑厉坛 在县治东北,康熙二十四年建。
名宦祠 在文庙之内。
乡贤祠 在文庙之内。
忠义孝悌祠 在文庙之内,雍正元年奉旨建。
烈女节妇祠 在文庙之旁,雍正元年奉旨建。
罗将军祠 在县治东门之内,雍正二年奏建,祀北路营参将罗万仓。
凤山县
社稷坛 在旧县治北门。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旧县治北门。
先农坛 在旧县治东门外。
文 庙 在旧县治北门外,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杨芳声建。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后为崇圣祠。四十三年,知县宋永清重建。
武 庙 在旧县治东门内,雍正五年,知县萧震建。
天后宫 在旧县治龟山之顶,康熙二十二年奉旨建。乾隆二十七年,知县王瑛曾重建。
八蜡祠 在旧县治龟山之北,康熙四十五年,知县宋永清建。
城隍庙 在旧县治北门外。嘉庆十九年,改建于今治县署之东。
邑厉坛 一在旧县治北门外,一在下淡水,康熙五十八年,知县李丕煜建。
名宦祠 在文庙之内。
乡贤祠 在文庙之内。
忠义孝悌祠 在文庙之左,雍正元年奉旨建。
烈女节妇祠 在旧县治北门,雍正元年奉旨建。
曹公祠 在今治凤仪书院内之东,咸丰十年建,祀前凤山知县曹瑾。
昭忠祠 在县城外,光绪三年敕建,祀开山殉难之提督王德成、张光亮、李常孚、总兵胡国恒、福建候补道田勤生等,凤阳柳铭撰碑在祠中。
恒春县
社稷坛 未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 未建。
先农坛 未建。
文 庙 在城外猴洞山上,光绪十二年,知县周有基建。中为大成殿,为两庑,前为棂星门,后为崇圣祠,左为明伦堂,右为学廨。
武 庙
天后宫
城隍庙
邑厉坛
澎湖厅
社稷坛 未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 未建。
先农坛 未建。
文 庙 在文澳。
武 庙 旧在妈宫澳之西,乾隆三十一年,通判胡建伟修,今圮。光绪元年,水师副将吴奇勋改建于红木埕,法人之役,被毁。十七年三月,总兵吴宏洛倡捐重建。
城隍庙 一在文澳旧厅署之东,咸丰元年,署典史吕纯孝重建,规模不大。一在妈宫城内,乾隆四十四年,通判谢维祺捐建,有碑记。自后续修。光绪十一年乱后,通判程邦基饬绅士黄济时等重修。
程朱祠 在城内,光绪十一年,通判程邦基建。十九年,绅士蔡玉成等捐资于祠之左建文昌阁,右筑讲坛。以书院距城稍远,以此为诸生讲学之所。二十年夏竣工。
文昌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