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页)
由于俄军每次进攻的目标都是大城镇(也许是斯大林的特别命令中要求这样作的),因此要尽量避开这些地方。在与俄军作战中,多次挫败都是由于把高级司令部设在大城镇里,或者是由于要故意虚张声势把司令部设在距前线很近的地方。其结果常常是把司令部“卷入”战斗,完全失掉对部队的指挥和控制。巴尔克避免了这些错误,他谨慎地把司令部设在距公路和大居民地很远的地方。
在撤退过程中,第48坦克军总是注意提前发出预先号令,以便让各师有充裕的时间作好准备,部队对这种考虑周到的作法是很赞赏的。比如,“莱布什坦达特”党卫军装甲师脱离第48坦克军6星期以后又归还建制,当该师收到军部明确告诉它今后48小时要干些什么的预先号令时回电说,“好!我们领会了上级的精神。”
后来第48坦克军集结在提尔诺波尔以西,在这里参与建立一道坚固的防线。这时,第1坦克集团军被朱可夫围在提尔诺波尔东南斯卡拉…波道尔斯卡亚地域。三月初,该集团军在“南方”集团军群的右翼,防守基洛夫格勒附近的阵地。当朱可夫所部发起进攻后,第1坦克集团军以强行军向西推进,试图堵住俄军的洪流,哪知却被围在斯卡拉…波道尔斯卡亚地域。该集团军被隔绝了几个星期,只得靠空中补给。然而,它的顽强抵抗牵制了俄军的强大兵力。结果,使朱可夫向罗马尼亚北部的突击没有达到目的,不得不停顿下来。四月九日,第1坦克集团军向西突围成功,与加里西亚的德军主要集团会合。该集团军立了卓越的战功,因为它的所有重装备都保全了下来。
第1坦克集团军在斯卡拉…波道尔斯卡亚被围,使希特勒和曼斯坦元帅之间的关系最后破裂了。希特勒起初不同意令该集团军突围。三月二十五日,曼斯坦带着绝望的心情飞到东普鲁士,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他提出辞职。最后希特勒同意让第1坦克集团军作突围的准备。他飞回他的司令部,不出一个星期就被撤销了指挥职务。
四月十日,俄军占领敖得萨,克列斯特元帅的“A”集团军群退过德涅斯特河,进入罗马尼亚境内。事情越来越糟,四月十一日,托尔布辛的军队向我彼列科普地峡的守军发起猛烈的突击,终于突入了克里米亚。德国和罗马尼亚的各师损失了3万人,余部被驱赶到塞瓦斯托波尔。这座要塞到五月九日也陷落了。又一个集团军为“拼命死守”的策略作了牺牲品。
如果说“南方”集团军和“A”集团军群在一九四四年开头的几个月没有被歼灭,那也要归功于德军的官兵,他们并没有惊慌失措,而从毫无出路的处境中找出了一条出路。哪知,这一局势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古德里安将军写道:“在艰苦的冬季作战中所遭受的严重损失,早已使陆军总部大惊失色。” ' 注:见《坦克指挥官》。 ' 他指出,这些损失将对在西线组织兵力以对抗英美军队入侵的计划造成严重破坏,而众所周知,美英军于一九四四年上半年就开始入侵了。
春天解冻时期的到来,使东线的战事暂告停息,但是我们仍然心神不定地等待着未来的战斗。大势已去,从施里芬时代的德国战略家们就害怕的两线作战的战争,已经到了最后的、决定命运的阶段。
第十八章 防守波兰
概况科涅夫的突破巴拉奴夫登陆场
概况
一九四四年春天和初夏,德军已在准备抗击由东、西两面实施的兵力悬殊的突击。福埃 ' 译者注:福埃(1775…1825)是法国将军,政治活动家,在拿破仑麾下参加了滑铁卢会战。 ' 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拿破仑的队伍在向滑铁卢进军时,是“既无畏惧,又无指望”,这种情绪恰好表达了大多数德国军官在一九四四年头几个月的感情。士兵们倒乐观一些,因为从战术方面看,德军对任何敌手仍拥有优势,士兵们对军官和武器的信心尚未动摇。当时还流传说,我们发明了一种新式武器,可以打败我们的所有敌人。这也是稳定军心的一个因素,另外,那时希特勒的威望还是很高的,他飞黄腾达地上了台,在一九三三到一九四一年间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使人们产生一种愿望,似乎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可以拯救德国。但是,认真研究战争的人们想到英美军压倒优势的空军力量,以及他们取之不尽的资源,还有苏联的难以对付的巨大力量,就会觉得这场斗争只会以我们的失败而告终。
我们唯一的指望,是苏联和英美之间的分裂。因为事情十分明显,德国灭亡就会破坏欧洲力量的均衡。罗斯福跟希特勒一样,都是不改变自己决心的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