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激烈竞拍(第1/1 页)
开始公开竞价,拍卖师报出保底价,起拍价60万元人民币。起拍价通常为拍卖品估价的50%,拍卖师也可以视现场情况调整起拍价,起拍价定得低一点可以活跃现场气氛,吊吊大家胃口,让更多的竞买人参与竞价,当然,行家都知道市场价格大概是多少。 拍卖和赌博有一点类似,中国人生性好赌不服输,海外艺术品拍卖会上只要有中国人,拍卖价格往往高得离谱,当然,这也和中国富人比较有钱有关系。 “这位先生出价70万。”一位竞买人举手。 “这位先生75万。”又一位竞买人举手。 “这位先生80万。” “这位女士85万。” 拍卖会现场来了很多人,像小谢这样看热闹的人居多,不过,其中也不乏专业人士和有实力的买家。 “玉湖,这件瓶子怎么样?”王行长问周玉湖。 “挺不错的。” “你不想买吗?” “我等一会儿再报价。” “小谢,你觉得这件瓶子怎么样?”王行长转身问小谢。 “挺好看的,色彩那么艳丽。” “是啊,古时候的人欣赏眼光高,这件瓶子肯定是给皇帝把玩的。” “那保存到现在真不容易。” “是啊,是啊,不但是艺术品,它身上还承载了太多文化的东西。”王行长说话挺有水平。 “这位先生120万。”说话之间已经炒到120万。 “这位先生125万。”周玉湖第一次举手。 “这位先生130万。”第三排有一个人举手。 “这位先生135万。”周玉湖第二次举手。 “这位先生140万。”举手的还是后排那个人。 “这位先生150万。”周玉湖第三次举手,价位10万往上涨。 “这位先生160万。”那个人好像和周玉湖杠上了。 两个人或几个人争拍一件藏品,这是拍卖公司最希望看到的局面,成交价格越高对拍卖公司的宣传作用就越大,佣金也越多。拍卖公司主要收取拍卖佣金、代理费以及保险、图录刊登、鉴定估价等费用,委托拍卖业务越多,拍卖公司挣的钱就越多。 “玉湖,这件东西值那么多钱吗?”王行长小声问。 “不值。” “不值你就放了吧?后面是什么人?怎么和你杠上了?”王行长说完要回头看。 “别回头。”周玉湖低声说道。 “杠上了”也可以说成“尬上了”,“尬”这个词现在挺火,主要归功于“尬舞”。“尬舞”原本是街舞的专业术语,俗称“斗舞”,指选手们面对面相互舞蹈较量,广场舞兴起后,“尬舞”专指广场舞大叔、大妈们的相互斗舞,间或有一两个外国友人即兴参加。 “160万一次。”拍卖师大声喊道。 “160万两次。” “好,这位先生出170万。”周玉湖举手。 “170万。” “170万一次。” “170万两次!”拍卖师的喊声都有点变调了。 “好,这位先生出180万!”后面的人又出价了,现场发出一片惊叹声。 “180万一次!”拍卖师喊道。 “180万两次!”全场人的目光都投向周玉湖。 “180万!玉湖,你还要跟吗?”王行长紧张地看着周玉湖说。 “180万三次!成交!”拍卖师落槌。 “这是谁呀?出手这么厉害,怎么和我们尬上了?”王行长自言自语道。 “请这位先生到前面来签订成交确认书!大家欢迎!”拍卖师邀请买受人上来签字。 “玉湖,对不起了,我夺你所爱了!”买受人走到前排,笑着对周玉湖说道。 “宝祥,是你小子啊?你总是跟我作对!”周玉湖一看来人也笑了。 “不好意思,我是买了送人的。” “你小子,不知道自己买贵了吗?瓶子不值那个钱。” “我不懂古董,我只知道你想买的东西准错不了。” “好吧,快上去签字吧!” 这个人比周玉湖年轻一些,穿着黑色T恤衫,长得膀大腰圆,梳着平头,大脑袋油光锃亮,脖子上挂着粗大的金项链,手腕上戴着百达翡丽表,大摇大摆地向主席台走去。 “这人是谁呀?怎么这么牛?”王行长问。 “唉,他是我的发小儿,名字叫马宝祥,生意做得挺大的。”周玉湖回答。 “马宝祥?我好像听说过这个人。” “你听说过?” “嗯,听说这个人不好惹,你们俩是发小儿?” “是,我们俩是一个家属院长大的,他小时候就不老实。” “那你让给他是对的,200万他都能跟。” “你不知道,他才不傻呐,买了送人当然价格越高越有面子。” “小谢,怎么样?刺激不?一会儿有喜欢的东西你也报个价。”王行长对小谢说。 “王叔,我可没有钱买。” “我有钱呐,我给你买。”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