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所幸船上水手无人伤亡。
「艾文II号」原与「深海6500号」进行共同探查,但因采集筐破损之故,已决定中止探查。』
一来事故规模不大,而来非属热门领域,因此篇幅甚小,只占了寥寥数行。
下一篇报导则是在艾文II号出事的近一年后。
『变种龙虾?逗子地方捕获巨虾
现在正值暑假期间,挤满了海水浴与钓客的逗子地方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渔获。居住于叶山镇的佐佐木朋彦先生(51岁)钓到了体长达八十公分的虾子。送到京滨水产大学分析后,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龙虾或海蜇虾的变种。
虾子在钓客下榻旅馆经烹煮过后,据说因氨水气味过重,并无法食用。』
这则报导附了照片,晒得黑黝黝的钓客双手抱着足足有孩童大小的虾子,呵呵笑着。照片上的虾子的确与横须贺出现的甲壳类颇为相似。
再下一篇报导则是去年,这回是数份类似的剪报。相模湾一再发生渔网及渔具破损事件,上网的渔获也被吃得仅剩些许残骸,对渔民打击甚巨。
「这么说来,接下来被归入这个档案夹的,就是横须贺甲壳类来袭事件?」
乌丸直接询问结论,这会儿他总算来劲了。芹泽点头,继续说道:
「当时艾文II号八成是采集到了相模帝王虾,却因为意外而全数流失到浅海去;假如流失的帝王虾还活着啊,甲壳类原本就耐水压变化,所以还活着的可能性很高;总之,假如帝王虾还活着,对它们而言,周遭环境等于是突然之间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剧变。」
「环境剧变,指的是水压吗?」
明石询问,芹泽摇了摇头。
「是指相模帝王虾从未体验过的优氧环境。」
芹泽解释,许多水栖生物若无营养及寿命限制,是可以无限成长的。
深海的冷、热泉所能供给的养分在范围及总量上都有限制;由于得在这种环境之下争夺有限的营养,成长后的相模帝王虾平均体长还不到两公分。与热泉环境相较之下,相模的冷泉环境里小型生物原本就比较多。
「将相模帝王虾至于优氧环境之下的长期观测数据还不完整,不过在营养无限化的状态之下,急遽变大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过个五年就能变得像横须贺的那么大?」
「我们研究所里饲养的相模帝王虾才三个月就变得和美国螯虾一样大了。所里没有饲育场所,喂饵时有控制饵量;要是不限制饵量,不知道能长到多大。」
假如在逗子钓到的是相模帝王虾,那就代表在艾文II号事故发生后的短短一年之内,虾子便长到八十公分大。
「还有,相模帝王虾的世代交替很快,应该是因为冷、热泉环境变化大,得加快世代交替速度以适应之故;平均大概不到一年,女王虾便会交替一次。每当交替之时,女王虾都会配合当时的环境产卵;而在没有营养限制的环境之下反覆进行世代交替的话,由于无须抑制成长,巨大化的速度也会变快。假如流失的帝王虾群之中包含了女王虾,造成这次现象的可能性就很高了。女王虾为了因应外敌捕食,每次都会产下天文数字的卵;倘若在巨大化过程之中少了天敌,所有孵化的幼虾都能存活下来,便可能发展成这样数以万计的超巨大群集。」
「我能问个问题吗?」
明石轻轻举手。
「既然原来是深海生物,视力应该很差才对或该说这是我的希望;但根据前线传来的报告,螯虾能非常准确地掌握队员的位置并加以攻击,这又是为什么?」
「深海生物通常具备红外线探测器官,我想它们应该是靠着这种器官上岸及觅食。」
「换句话说,它们碰巧探测到陆地,便把陆地当成了狩猎场?」
「可以这么会所,它们来到这一带,或许是出于偶然;但上岸之后,发现陆地上的食物不虞匮乏,才开始占据横须贺。」
明石的疑问解除了,那么乌丸呢?明石偷偷打量乌丸,乌丸也开口说道:
「你的推测很有趣,不过,要说横须贺的甲壳类就是相模帝王虾,根据还太薄弱了。你能举出什么根据?」
「呃,横须贺的甲壳类也会死集体行动上岸范围也有固定界限若是不具有社会性的生物,行动起来应该会更没秩序才对」
芹泽咕咕哝哝地回答,怎么听都像是临时才想出来充数的。
「既然已经拉起防卫线进行封锁作战,便无法断定甲壳类上岸范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