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页)
�
杜姨娘起身立在一旁,面色有些局促。
倒是沈君宜,倚在娘亲的怀中,眨着大眼睛看着宛湘宁,对着她甜甜笑了笑,脆生生道:“公主嫂嫂,原来你住在这里呀……”
杜姨娘大惊,忙掩住沈君宜的小嘴,急急道:“不可对公主如此不尊重,知道吗?”
宛湘宁又笑道:“无妨,他若愿意唤我嫂嫂便唤罢。”
杜姨娘行礼道:“谢公主恩典。”
宛湘宁端详了她一下,便问道:“你是北辽人士?怎么会姓杜呢?”
杜姨娘迟疑了一下,低眸涩涩笑了笑,道:“妾身本是北辽人士,将军嫌北辽的名儿不好念,又因他素爱杜若花,便随便给妾身起了个汉名,叫杜若。后来进了府中,大伙儿并不晓得此事,只当妾身姓杜名若,便唤妾身杜姨娘了。”
宛湘宁点了点头,又让她在一旁坐了,与她说了一会儿话。
只是杜若行为拘谨,并不多言,言语中亦过于谦卑,让宛湘宁觉得甚是无趣,不过留了一会儿,便让她带着沈君宜回常青阁去歇着了。
待杜若母子走后,宛湘宁低眸忖了一会儿,转头看着沈君琰问道:“你说,沈将军心内,可还是爱重她的?”
沈君琰一怔,蹙眉看着她,恍了一会儿,方道:“你因何有此一问?”
卷二 柔情蜜意随君侧 第四章 蓝眸乃是不祥之兆
宛湘宁垂眸想了想,便道:“若说沈将军爱重于她,却让她独自带着孩子闲居常青阁内,两、三年不见她的面;若说沈将军对她已无情意,却又格外恩准她不向主母晨昏定省、请安奉茶,这可是普通官宦人家的妾室想都不敢想的恩典。因此,细想一想,这的确令人奇怪。难道你们不这样觉得吗?”
沈君琰伸手一挠头,道:“这我倒未曾细想过。杜姨娘一向不与旁人接触,从不踏出常青阁的大门,在府中就像不存在一般。若非是常见二弟在花园玩耍,只怕我都要忘了府中还有位姨娘了。”
宛湘宁微微一笑,道:“既如此,那便不想了,我也只是有些好奇罢了。”
两人相处的时间似乎过的很快,不过一晃眼的功夫,便到了三朝回门之期。
这天一大早,宛湘宁便被瑾兰、瑾蕙等宫女簇拥着换好礼服,挽起桃尖顶髻,戴上缀点翠凤凰的凤冠,又被簇拥着走出了房门,见到了已换好礼服等在门边的沈君琰。
锦衣华服衬得宛湘宁越发明媚动人,也让沈君琰不禁心神一晃。
瑾蕙见了,掩嘴一笑,轻轻道:“瞧瞧,咱们驸马又呆了,看了三天了,还是看不够的呀。”
沈君琰一听,面上一热,慌忙移开了目光。
宛湘宁回眸佯怒,瞪了瑾蕙一眼,轻道:“又胡说了。”
瑾蕙服侍了她许多年,自然晓得她其实并未生气,便只笑着吐了下舌头,并未开言。
沈君琰缓过神来,浅浅一笑,上前牵了宛湘宁的手,轻道:“走罢……”
沈君琰骑马,宛湘宁乘轿,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到了西华门外。
高荣早早地便侯在了那里,见他们到了,忙迎上前来见礼:“奴才参见公主,参见驸马,恭贺两位大喜啊。”
沈君琰下马,先走到宛湘宁轿前,待内侍掀起轿帘后,伸手扶着她缓缓下轿。而后,两人一起,到了高荣面前,宛湘宁伸手虚扶了一把,柔声道:“有劳高公公在此久候了。”
高荣躬身道:“奴才不敢。”说罢,便引着一行人往正德殿的方向去了。
沈君琰与宛湘宁先至正德殿,参拜了乾德帝与苏皇后,而后又至凤栖宫参拜了皇太后,然后便又被引到了正德殿,接受文武百官的参拜贺喜。
乾德帝在正德殿大摆筵席,文武百官皆列席其中,为琅华公主与驸马贺喜。
沈君琰与宛湘宁坐于乾德帝右手侧,所听的不过全是逢迎赞和之语,所见的不过是阿谀奉承之笑,只觉很是无聊,但见乾德帝似乎兴致甚高,也只得安坐席间陪着。
只不过,席间一个人的出现,却让他们瞬间觉得兴奋。
只见那人身着青色饰云龙纹锦袍,腰系玉带,足蹬皂色长靴,头戴九襊燕弁冠,行色匆匆地自殿外而来。再细看看,他的形容较上次见面时消瘦了许多,也憔悴了许多,想来北疆的辰光并不舒服。
宛湘宁眼眶一热,如今战事告急,从未想过宛攸宁会在此时赶回来,忙起身迎了过去,眼睛红红地道:“兄长,你何时回的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