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3/4 页)
说越觉得自己说的对。声音也越来越高,震的含元殿上的布瓦都晃上几晃。
“你还是错了。”杨钊淡淡对着似乎可以不食人间烟火的孔德昌,道:“百姓不识字者十之**,如若连饭都吃不上,又有何人会追求高雅?孔大人所穿之衣,所食之物,皆来自百姓。可是孔大人却只顾自身,忘却了自己的衣食父母,你又谈何品质高雅?太宗曾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孔大人,百姓才是皇朝的根本。若是能为天下百姓谋福藏富于民,我杨子午就是得了拜金之名,又有何妨?”
“巧言令色,即便说的天花乱坠,也改不了你杨钊追逐铜臭的本质。”孔德昌弯腰一礼:“是故,臣以品德为由弹劾杨钊,还请陛下公断。”
两人的争吵全部落到了老男人的眼里,也落到了他的心里。开元时期,作为一个英明的皇帝,老男人自然能分得出谁说的对。
孔德昌的胡搅蛮缠彻底让他丧失了老男人最后的信任。那么多大臣看了经济一书之后,都没有任何不满,自然说明书没有问题。这不是尊不尊圣人之言,而是杨钊说的,从本质上对不对的问题。结果稍微分析一下都知道杨钊说的对。
你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这种言论,但是你不能歪曲事实。由国家对于商业或者生产活动进行调控,其本意就是关注民生。对于这一点有争论的人,也不过是想讨论清楚杨钊的意思,和国家该不该进行调控。
新说法会引起反弹,这本就在情理之中。但是孔德昌却利用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抗拒,而剑走偏锋诋毁杨钊。这种做法一开始就错了。又如何能得到老男人的支持?
宋璟和张说两位联合支持杨钊,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老男人的目光缓缓的扫过杨钊和孔德昌的脸上,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放弃了讨论,他们要看看皇帝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老男人的目光,最后定格在宋璟的脸上:“宋爱卿,以你之见,此事当如何判处?”
第202章:祭酒十六岁
第202章:祭酒十六岁
宋璟的目光缓缓的扫过孔德昌和杨钊两人的脸庞。孔德昌表面淡定。内心之中却紧张不已。他说杨钊追逐铜臭不尊圣人等等的罪名都是莫须有,拿不出实际证据,一切都是免谈。斗到这个份上,撑死了也就是给杨钊泼了点脏水。
而杨钊则是不言不动,努力的挺直腰杆,脸上的愤慨似乎还没有完全丢下,小青年的那种傲气还有一点点,挂在嘴角,完全是所有的心情都表现在了脸上。
杨钊有些自傲不假,有些张狂也不假,但那都是分地方的。含元殿里站着的都是一方大员,坐着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在这些人面前狂,完全是自找苦吃。装傻有时候比来自外界的保护更好。
宋璟缓缓的收回了目光,老弱的身形想要弯腰给老男人行礼似乎十分费事,他为人公正,并不会因为孔德昌的德行,就排除异己,于是只好违心的道:“微臣以为,国子监祭酒孔德昌,在没有完全了解事实的情况下,肆意妄言辱及同僚。当罚俸一年以儆效尤。杨子午年少轻狂。著书立说本是好事,且我大唐从未有以言论获罪的例子,故臣认为陛下呵斥几句便可。不知臣如此作为是否公充,还望陛下公断。”
是否公充?当然不,老男人对于宋璟的回答很不满意。这孔德昌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前,连皇帝的面子都敢不给,只罚俸,这么便宜的事情,老男人是怎么看怎么觉得不舒服。
没有过多理会宋璟的话,老男人淡淡的道:“不知道其他爱卿,可有甚子要说?”
一听皇帝这么说,下边的大臣就是猪脑子也明白了。皇帝这是觉得罚的轻了,虽然依照事实,孔德昌罚俸一年就已经够了。但是皇帝不满意,文武百官自然不会再一件事不关己的斗争中犯傻。
随着老男人貌似威严的目光从一个个大臣的脸上扫过,多半人都低下了头,无论是讨好杨钊也罢,还是得罪孔德昌也罢,官场上,在没有相对的好处之下,最忌讳的就是蹚浑水。
作为成了精的老人,张说对朝会上的事情知道的一清二楚。作为文坛泰斗,这老头就是一个千年老妖。遍观整个朝会,没有人比他出来说话更合适了。第一他是文坛泰斗,孔德昌是国子监祭酒,推开官位之权等等,就是一个文的不能在文的文人。杨钊是皇帝准备好,接他班的人,算是半个弟子。如今弟子被人家拉出来当靶子玩,他要是不出来放几句场面话,好像就太对不起人了。
老头从搁了半边屁股的软榻上缓缓的站了起来。手里的御赐拐杖放到了一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