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刚才的颓废。
还泪自然打蛇随棍上,一会儿就互通姓名,叫了点小菜,边喝酒边聊了起来。还泪自称李思过含糊的说自己是西都某个官员之子。那书生名叫夏子玉出自江南某个大族,自幼便惊才绝艳是江南出名的小神童。十八岁来西都考科举,当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但连续考了三年都没考上,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就一直留在西都。现在身边的钱也不多了准备回家了,骄傲如他自然愤懑难堪,心中郁郁难以排遣就来这以酒消愁。
“兄台对当今天下大势有何见解?”还泪试探到。作为个文人若只是一个书呆子不要也罢。
“天下将不太平了。”他叹了一口气就不再说什么了。
“哦?这是为什么?”看他不说还泪“不耻下问”。
“胡国虽然在'西都之耻'后就没有什么大动作了,但胡汗耶律铁木野心勃勃,前几年不断攻打草原其他还独立的小部落求得了一个内稳。这几年没任何动静并不是老虎的牙齿掉了,而是老虎在磨牙。草原这几年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等它强壮了必定会有大动作。
胡国比邻康国,而他的北边是大雪山,胡国下一个目标自然是康国。皇上是明君知道居安思危,而且皇上也已经意识到胡国对我们虎视眈眈。青崖关十万大军的军用器材一般是十年换一次现在才隔五年皇上却说都生锈了,拨了军饷全部换过还多造了三万套囤积在军营。去年冬天青州闹饥荒朝廷拨了大批的粮食,但是我写信问在青州的友人他却说饥荒并不严重。要知道青崖关也是在青州啊!这不得不让我怀疑。”
还泪震惊得看着他,并非因为他口中即将到来的战争,而是因为他在如此少如此不起眼的事件中预测一场战争。人才啊!还泪两眼亮晶晶像见了宝似的。
“夏兄认为这场战争的发展将是如何?”
“将很艰难,若康国和胡国都没有出现不世出的名将这场战争将没有结局。”对于两国人们来说没有结局就是最坏的结局。没有一个国家经得起战争的消耗。胡国胜于武力强大,康国胜于经济力量雄厚。打战就是打后勤,但是碰到一个以战养战的国家那结局就难说了。
“若让你当康国的主帅你会怎么办?”
“先下手为强,我会在胡国没动手之前攻打他们。”
“有多少把握胜?”
“没有,我最大的目标是拖住胡国发展的脚步,消耗他们,让他们在更长的时间内无法出兵康国。康国的士兵太弱了,如若草原中的狼与羊。再多的羊都无法击败狼,康国被胡国打怕了,失了胆子。守守城还可以要在草原决战那是必败。我自认计谋良多,但是在绝对的力量前再多的计策也不堪一击。”他悲天悯人的看着江水如悲悯的看着芸芸众生。
“的确羊如果有勇气看见狼能够愤怒地往前冲狼也会害怕。”还泪点点头,在战场上气势的确重要。还泪总算知道他如此才学却三年落第的原因了,前几年的考官都是大学士胡幽之,那是个典型的保守派,老顽固,夏子玉如此激进的思想他怎么接受得了,这时政一门他肯定过不了关。这些都是李白吃中饭的时候说给还泪听的,因为胡幽之告老还乡今年的主考就是李白。
“子玉胸怀大志入朝为官是朝廷百姓之福难不成真的就这样回家做你的富家翁?”不行,一定要把他留住,这样的人才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就算以后自己在事业上没什么成就拿他做朋友也是好的。这还泪脸皮也太厚了,这称呼一句话就近一个层次,但是那夏子玉却没什么异议。或有异议也不好意思说。
“我于科举无望了。”他眼中难掩落寞。
“据我猜测你的政见和以前的考官胡幽之胡大人不合才落第的,今年换了宰相大人,听说宰相大人还是比较开明的。你再考一次没准就金榜题名了。”
“不敢奢望,不敢奢望。”夏子玉摇了摇头垂头丧气的说,三年的压抑的确磨了他许多锐气。
“有信心不一定能成功,没有信心一定不会成功。子玉连再次尝试的勇气都没有莫说我小看你了。”请将不如激将,这个道理还泪明白。
“思过既然这样说,我也搏它一搏。我夏子玉自认才情出众就不相信遇不到一个欣赏我的考官。”沉思良久那个才华横溢豪情万丈肆意潇洒的夏子玉又回来了。
“这是二百两银子,你先留着用。是借你的,等你中了举以后还要还我的。”这前期投资还泪万分舍得,二百两银子小户人家可以用上几年了,还泪本说要给他但他太骄傲了,定不会接受,还不如借给他。
“大恩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