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从小就练字,现在写得怎么样了,给我看看。”黄少天往前挪了挪,说,“先生老说我的字不好看,让我找字帖练。”
喻文州一边说着“可我练的是毛笔字,钢笔字也不好看啊”,一边翻到后面,撕下一页纸来,问黄少天,“要写些什么?”
黄少天想了想,“就写你最近背的一篇文章吧。”
喻文州略略思索,便洋洋洒洒地写起来。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驰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黄少天左看右看,忽然拍手道,“这写的是月亮!”
“没错,是南朝谢庄的月赋。”喻文州点头,又埋头继续写下去。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诉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徨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黄少天接过那张纸,捧起来仔细地读,看来是有不认识的字眼,微微皱了眉。他反反复复念了许久,才放下问喻文州,“我知道第二段是说他们吹笛奏乐唱歌,可是后面的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突然提起一个美人的事?”
喻文州笑,“这首歌是说,与喜欢的人分开了,远隔千里没有消息,只能一起看着同一个月亮。月亮落下去了,希望等好时节到,那人可以回来。”
黄少天眼睛亮起来,“我知道了,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
喻文州思考了一番,摇摇头说,“还是不一样吧。苏轼说的是彼此天各一方,各自照料好自己,这样月亮好的时候就可以共赏明月,是一种豁达的心境,这里写的只是相思之苦。”
黄少天似懂非懂地点了头,自言自语似的说,“是不是我再长几年,懂得什么叫相思之苦,便能知道其中区别了。”
喻文州一愣,“也许吧。”
时隔三年喻文州又踏进了这间不大的店铺,小而狭窄的店堂没有任何改变,他站在骑楼下面,觉得仿佛这三年都是从指缝间漏走的,只要一下课,黄少天便会在培正路的拐角等他。
他也是有了脚头瘾似的,一下火车就奔着花生巷去。
黄少天在里面向他招手,“来,今日让你见识点新鲜的。”
说着就带他往最里头走,哗地拉开一扇铁拉门。
眼前是比方才的店堂更昏暗的景象,一台电扇无力地转,喻文州只觉得眼前一片金黄。十几个老老小小的铜匠见黄少天进来,都开口打招呼,“黄少来啦!”“黄少今日有些迟啊!”“怎么,有朋友来啊?”
黄少天笑着回话,“起晚啦!想带人过来看看自己还睡过头,真不好意思。方哥,有什么给我练手的?”
看起来领头模样的一个年轻铜匠站起来,“今日没什么要打的,刚结了一笔大单子在外头,说是中午来取。你闲着便去把那边架子上的上漆,想玩就自己玩去罢。”
“嘁,还是不肯让我上手。罢了罢了,文州你跟我过来。”黄少天一努嘴,往角落里走去,又问,“方哥,我拿些废料练手,不碍事吧。”
那人笑着允了,说,“你又要弄些什么新奇玩意。”
黄少天转向喻文州,“看好了,这块铜小了些,打不了整个的大铜盆,我做一个小的给你看。”
说毕拿了脚凳坐下,又从工具包里拿出锤子,先用火钳夹着把铜片在炉子里热了热,便叮叮当当地作业起来。
他全神贯注在手头的东西上,夏天天热,屋子里开了大风扇还是抵不过火炉的温度。黄少天的鼻尖渗出一层细细密密的汗珠,沿着下巴脖颈一路滑下来。喻文州想掏出手帕替他去擦,又不忍心打断。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黄少天,这样的专注和他躲在草堆里抓蟋蟀的时候,蹲在河塘边摸虾的时候,或者同他一起拿竹竿子打球玩的时候都不一样。
好像全世界只有他能做到。
黄少天打了几下,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